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如何打造?
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会议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蓝图,并提出了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这一新目标。6月30日,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其间,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专门开展了滨海旅游消费调度座谈。近年来,在加快建设旅游强国、不断推进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依托特色资源禀赋,我国滨海旅游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2025阿那亚戏剧节现场 阿那亚戏剧节组委会供图
山东:向海图“旅”
近期,到山东省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游览的山西游客孙青蔚,“意外”看了一场《崂山道士之穿墙术》沉浸式实景演出。“《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到故事传说的发生地还是头一次。”孙青蔚告诉记者,来崂山游玩看中的就是沿海的凉爽天气,没想到实景演出也很精彩,让他对崂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崂山风景名胜区是山东沿海的知名景区,近些年一直在努力打造文旅新场景,提升游客体验。《崂山道士之穿墙术》沉浸式实景演出由景区与青岛市话剧院合作推出,凭借独特创意,将蒲松龄笔下的《崂山道士》搬上舞台。
海洋服务业是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据测算,2024年山东沿海7市接待国内游客4.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3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2.6%。海洋文旅新场景、新平台、新项目不断涌现。
暑期来临,日照市阳光海岸露营公园营地再次迎来客流高峰。营地内,房车、小汽车整齐排列着,游客们支上露营桌,感受海风的凉爽。一辆沪A牌照的房车前,游客石晓东正在支帐篷。他说,自己7月1日从上海出发,一路游览到这里。日照市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城市服务,海边停车场很多,收费也合理,且极少看到不文明现象。
5月,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和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布第四批全国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名单,阳光海岸露营公园营地成功入选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是山东唯一的一家。
营地工作人员介绍,阳光海岸露营公园营地布局各类木屋别墅、房车营位和草坪露营地,涵盖休闲度假、体育运动、户外露营、研学文化等多个主题。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严格按照5C级营地标准建设,并实施星级酒店标准管理,旨在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代表性的滨海生态露营地,为滨海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烟台市,滨海旅游消费种类正在变得愈发多元。2024年,凭借临海优势,烟台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两项综合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稳居全省前三位。从千里海岸的业态焕新到工业与航天的跨界融合,从万人空巷的演艺盛宴到国际市场的精准开拓,烟台市正以“海洋为基、创新为魂、项目为锚、消费为王”的生动实践,探索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烟台路径”。
烟台市拥有1071公里黄金海岸线。去年以来,黄渤海五岛深度游航线与“寻仙号”双城百岛航线双轮驱动,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海上旅游体验。前者从蓬长客港起航串联五岛,以五彩球石滩等景观打造北方海疆深度体验;后者推出“山上赏船”“海上观山”等多场景文旅项目,通过“日间游群岛、夜间乐仙船”实现“山—岛—海—船”地理联动与“白+黑”时间覆盖的全天候游览体系。双航线以特色景观与多元场景互补,为游客提供了地理维度“海陆岛山”贯通、时间维度“日夜衔接”的立体化海上旅游体验。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几年,烟台市以仙境海岸旅游为引领,推出海岸打卡、海岛度假等8个主题20条自驾游精品线路。同时,培育沙滩排球、沙滩演艺、沙滩美食等多元业态,构建动静结合的产品体系。
如今,烟台市正加快长岛、养马岛、崆峒岛等海岛旅游开发,坚持“一岛一主题”差异定位,打造海岛旅游集群。比如长岛,以“海上仙山”品牌为引领,规划建设国际零碳生态岛、生态旅游度假岛、全国首个海洋类国家公园。
“万物皆可游、处处是场景”,山东正以此为理念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滨海旅游消费。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山东将集中打造刘公岛、鸡鸣岛、崆峒岛等一批深度游精品,实施“千里山海”自驾风景道、邮轮母港、海洋牧场示范区等重大工程项目,提升滨海旅游度假区和崂山、蓬莱阁等核心景区品质。
河北秦皇岛:从一季火爆到四季皆游
舞台的光影在沙滩上摇曳,海浪的低语与观众的欢呼交织……日前,为期11天的2025阿那亚戏剧节落下帷幕,这场海边的戏剧狂欢打破传统剧场边界,打造了艺术家与观众共同参与的沉浸式艺术新体验。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秦皇岛打造了“阿那亚社区”这一现象级产品,并通过策划旅游演艺、艺术展陈、夜间休闲、时尚品牌发布、品质节庆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将旅游度假社区转变成为知名生活方式品牌。2024年阿那亚举办各类活动2000余场,酒店年平均入住率达90%以上,共接待游客338.3万人次,园区总收入21.96亿元。
打造现象级滨海旅游产品的核心在于提升品质、塑造品牌,形成规模效应。“除了阿那亚社区外,秦皇岛市还推出了如是海度假村、蔚蓝海岸、渔田七里海度假区、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等旅游度假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百亿元。”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北方滨海旅游代表城市之一,秦皇岛市始终坚持以游客为中心,从满足游客需求出发,持续打造多元化、融合类的新业态产品,不断满足游客品质化需求。
以优质项目为依托,秦皇岛在延时消费和培育文创品牌方面也在持续发力。比如,全年开展阿那亚戏剧节、虾米音乐节以及北戴河碧螺塔景区《塔秀》等精品活动2500余场,大力提升秦皇小巷、刘庄夜市等美食餐饮街区知名度;培育“秦皇岛礼物”本土文创品牌,目前已形成了六大系列1200余种旅游商品,获得国家、省级商品大赛奖项80余个。其中,长城故事茶具等16款旅游商品列入中国好礼推荐产品名单,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消费附加值。
除了不断推出新产品之外,秦皇岛还顺应发展新潮流,紧抓时下“博物馆热”“跟着赛事去旅游”等社会热点,举办“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遇见艺术”等特色展演活动1000余场,培育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20余个;大力发展帆船、海钓、冲浪等亲海运动,每年举办帆船帆板赛、海钓体验赛等赛事活动100余场。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秦皇岛接待游客8945.72万人次,游客出行总花费1211.27亿元。今年1月至5月,全市共接待游客2211.98万人次,同比增长13.78%,游客总花费240.2亿元,同比增长13.1%。
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是推动滨海旅游、促进文旅消费的有力保障。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会同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成立旅游调度指挥中心,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等8家单位集中办公,持续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同时,强化服务标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整体服务软实力。
“目前,秦皇岛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建成智慧旅游景区,‘乐游秦皇’秦皇岛智慧旅游平台能够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线上预订和购买服务。”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夏季看海是传统旅游项目,但旅游只有“一季热”显然无法满足群众的旅游需求,因此秦皇岛在开展全季旅游上下足了功夫。
据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秦皇岛出台了《促进秦皇岛市秋冬季旅游消费九条措施》,进一步繁荣秋冬季滨海旅游市场,并连续多年举办“秦皇山海·四季皆游”秦皇岛市秋冬季旅游产品发布会暨秋冬旅游消费季,推出观日出、登长城、吃海鲜、泡温泉、戏冰雪等10类差异化、有特色秋冬季旅游产品和45个旅游目的地,以及六大系列100项秋冬季文体旅活动。
北戴河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阿那亚演艺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碧螺塔景区、阿那亚社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北戴河新区滨海康养旅游度假区入选省级旅游度假区……不断的努力,持续的创新,让秦皇岛滨海旅游结出了累累硕果,丰富的文旅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了多元选择,无论是追求文化体验还是欣赏滨海风光,都能在此找到想要的答案。伴随这些项目的发展壮大,秦皇岛朝着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又进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