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一条历史文化名街要怎么“潮”起来——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5-07-08 11:37
中国文化报

年代巡游秀、市民COS秀、特色文化花车巡游、街头快闪……7月5日,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长春新民大街,经过改造后与市民、游客见面,数十场演出让人们沉浸在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独特氛围中。

长春新民大街开街 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2025年2月,长春秉持“修旧如旧、古今交融”的理念,开启新民大街保护提升工程。“改造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帮老街区‘理妆’。”长春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工程部部长姚涛说。此次工程遵循“保护第一、文化引领、开放共享、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不扰动文物本体的前提下,全方位对老街进行升级。

从市政设施到院落空间,从建筑立面到绿化景观,新民大街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绣花功夫”。沿线13个院落的围墙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疏朗的绿篱和通透的景观,通过科学的绿植布局,形成“绿荫与视野并存”的层次感,13处口袋公园如珍珠般散落街边,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空间。负责方案设计的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公园城市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李炎说:“过去这里像座‘隐秘花园’,围墙高筑,历史建筑被遮挡得严严实实。现在通过拆围透绿,历史建筑终于从‘养在深闺’走向‘全民共享’。”

建筑提升则让街区真正“活”了起来。在保留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引入新业态。长春日报社旧址被改造为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成为新民大街的文化展示区;银贸大厦、中泰海洋世界、吉林电视塔等现代建筑通过外立面修缮和景观提升焕发新生;特色商业、文化体验等消费场景的融入,让老街既有烟火气,又充满文化韵味。

在光影设计上,长春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主任尹群利带领团队,以“尊重历史、融合文化”的理念,为新民大街量身打造照明方案。中央景观带采用仿生LED鸟巢灯,白天是艺术装置,夜晚营造零眩光氛围;文保院落通过替换光源实现“最小干预”。尹群利表示:“灯光不仅可以照明,还是文化叙事者。我们力求通过灯光语言和数字技术,为新民大街增添夜间活力,让它昼夜皆是景。”

在展陈再造方面,以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为核心,打造“一馆三厅”格局。伪满国务院旧址、伪满司法部旧址、伪满综合法衙旧址也设立了专题展览,让市民、游客能够近距离了解历史。伪满皇宫博物院学术研究部主任王昊说:“博物馆不是冰冷的展柜,而是故事的讲述者。我们希望通过‘物证+人证+科技’的立体呈现,让历史‘活’起来。”

改造后的新民大街化身“城市会客厅”。从操着熟悉乡音的本地居民,到拖着行李箱远道而来的游客,再到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背着画板捕捉灵感的艺术生……人们纷至沓来,眼中满是期待。游客林女士告诉记者:“我专门调整了行程,就为赶上新民大街开街,这种能触摸历史、参与互动的街区,比单纯逛景点有意思多了。”

围绕新民大街,长春文旅推出了10条主题线路,《长春故事》研学课堂、AR(增强现实)实景导览等创新服务同步上线,还特别开通两条旅游公交专线和“春城漫游”双层观光巴士。

从人行道的每一块砖石,到绿篱间的每一株花草;从路灯上的每一处雕花,到口袋公园的每一处座椅……让街区在绿意中呼吸,让文化在细节中传承。新民大街的蝶变,不仅是一条街的重生,更是一座城对未来的期许。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