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家!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公布
1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如下: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相关政策沿革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是指以地域特色文化为核心,依托一定的夜间景观环境,实施一体化夜间场景设计与打造,形成文旅商深度融合、业态产品丰富多样、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消费环境和管理运营机制优、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大、文旅消费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空间。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夜间文旅经济蓬勃发展。 2019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在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方面提出,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2021年7月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办产业发〔2021〕123号),并明确集聚区建设的工作思路、遴选要求、工作程序、组织实施等内容。 2021年11月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风景区、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等120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2022年2月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相关工作要求。 2022年8月 文化和旅游部在各地积极申报的基础上,经研究,确定123个项目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2023年7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抓好平台载体建设方面提到:启动新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工作,使这些成为消费促进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2023年11月 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制定了《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在推进平台载体建设方面提出: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规范创新发展,开展24小时生活圈建设试点,提升夜间消费品质。 2023年12月 文化和旅游部拟确定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文化街区等102个项目为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4年1月 文化和旅游部根据《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办产业发〔2023〕151号)要求,在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申报的基础上,经研究,确定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至此全国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已达345个。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 号)明确提出,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之后如何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强化夜间经济整体规划布局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深入,建设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也正成为当前各地市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重要抓手。 02 专家研判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认为,文化消费和旅游休闲是夜间经济的重要内容,但远不是夜间经济的全部,“文化+”“旅游+”是放大夜间经济效应的必由之路。“发展夜间经济要营造市民和游客可触可感的消费场景,更要以艺术引领的时尚品位和文化氛围构建面向未来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夜间经济不能仅满足于重大活动期间的大场面,也不能仅满足于培育几个‘网红’打卡地,而是持之以恒地营造城乡居民流连忘返的高品质生活场景。”戴斌说。 关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城市夜游和景区夜游等话题,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朝枝认为,夜间是白天旅游的补充,夜间旅游消费时间比白天更短,但消费产出更高。白天的文旅消费通常依靠资源型产品,是大自然或者老祖宗给予的。而夜间文旅消费更多依靠夜间产品的附加值,额外地为多业态创造营收。未来可能出现趋向于文化创意赋能的夜间文明,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创意创新都属于文化创意。总体而言,夜游目的地需要为消费者带去相对差异化的新鲜体验。 夜游项目强调多元内容和综合业态,包涵了各种类型的文化资源和旅游产品。遗产地常为历史街区或历史文化发生地,拥有“天然”的文化氛围与情境。它们的夜间浪漫气息可塑性更强,更适合游览与体验。 就夜间消费主要依赖于商业中心等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来说,遗产和夜游的融合,大致有两种思路,第一是将遗产引入夜游商圈,第二是将遗产地打造成夜游目的地。但其中要考虑融合过程对遗产的干扰,对于任何遗产,任何利用方式都会对本体产生影响。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对于相关遗产要注意“利用”而非“开发”。遗产地夜游打造,要守住底线,必须在可控范围内利用好文化遗产。 对于促进我国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及桂林旅游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相关研究团队提出若干建议: 第一,推动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协同化、示范化发展。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和统筹协调。首先,可根据全国夜间文旅消费热点区域,规划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夜间文旅消费城市群和夜间文旅特色线路,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此促进相邻区域夜间文旅消费资源和空间聚合的最大化,推动实现区域联动和协调发展。其次,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谋划打造省级、市级等不同等级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夜间文旅经济发展体系。 第二,促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促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各地区要立足资源环境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并通过业态、服务和产品创新,打造夜间文旅消费特色IP,形成自身差异化特质,实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有序错位发展。 第三,保障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安全化、便捷化发展。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和管理水平。公共服务是影响夜间文旅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地政府要加大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灯光照明、卫生环境、智慧服务、治安管理、应急管理等公共服务体系,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夜间文旅消费水平。 03 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优秀项目展示 在本次新晋的102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中,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型、文旅休闲商业街区型、文旅古镇(特色小镇)型、旅游景区型、历史文化名城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型、旅游度假区型、文体商旅融合型等类型。其中,我们选取4个优秀案例进行介绍: 1、郴州市北湖文旅商圈 郴州市北湖文旅商圈是以北湖水月洲为辐射半径,串联起和平夜市、友阿国际广场、步步高新天地等业态,共同组成的“郴州八点半·北湖不夜天”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市场人流大,文体元素丰富,昆曲、郴阳花灯小调、排球、足球等本地特色资源聚集,是郴州市乃至大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也是北湖区“升级千年街区、打造时尚之都”的新地标。
2022年3月,北湖区启动“郴州八点半·夜空最闪亮”北湖不夜天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文旅发展新路径,以深度治理、优化环境、丰富业态为总体思路,按照“城市更新的新模式、文旅融合的新业态、夜间经济的新名片、民生改善的新生活”的发展理念,尽量用小的资金投入,来实现业态集聚、消费服务的大升级,形成了以文化创意及文化体验、主题购物及创意零售、休闲娱乐及主题餐饮、特色小吃等为一体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体验式休闲街区,成功打造了“郴州人常来、旅游者必到”的主客共享空间。 “环湖游道、街头长椅、对老旧街巷‘修旧如旧’的全面塑造、便利的衣食住行和时尚新潮的消费体验,方便、优美、富有人情味的城市街区重塑了北湖水月的新生活”。市民唐馨说,“北湖不夜天”是她向外地朋友推荐郴州旅游的必打卡点。 近年来,北湖区通过深挖文化底蕴“富矿”,让景区的夜晚“亮”起来、商圈人气“聚”起来、夜间消费“火”起来,在延伸文商旅融合全产业链的道路上蹄疾步稳,特色街巷业态更新工作有序推进,郴州市和平夜市成功入选“大众旅游·美食系列”十街,“北湖不夜天”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先后被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全国城市旅游优秀案例、国家级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如今,北湖公园不断涌现出夜间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日接待量最高峰超过10万人,带火夜游、夜宴、夜娱、夜读、夜购、夜跑,形成了中心城区最繁华的北湖文旅商圈。北湖不夜天项目实现了“十百千万亿”发展目标(即打造十个网红打卡点、百家诚信名店、新增就业岗位一千个以上、游客人数每日增加一万人以上、营收新增十亿元以上)。
据了解,2023年以来,“北湖不夜天”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人流量同比增长321%,共接待游客762万人次。接下来,北湖区将继续通过不断发掘北湖的历史人文价值,让北湖水月、湘昆绝唱、女排精神更贴近市民生活、融入北湖人的血液,不断唱响不夜天品牌。
2、株洲市神农城景区 神农城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以神农城景区为核心,包括森林路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华晨·华人街、珠江南路商业街等,是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多功能游憩时尚街区和新型城市开放空间,是彰显“神农福地、制造名城”品质、品位、品牌的城市会客厅。 近年来,集聚区依托神农太阳城、神农城景区等承载空间,形成了文旅体娱食购宿教等多业态共生共荣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生态圈,丰富多元的夜经济形态,为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全时间段的服务。 ①都市商业氛围浓厚 神农城集聚区内,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场景:文化演艺、休闲娱乐、美食餐饮、品质旅居、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精品购物、电商直播……多元化、潮流化、品质化的业态,使神农城深受市民喜爱,游客必打卡的热门景点。 这里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年均吸引3600 万人次,夜间消费年均60 亿元左右。神农大剧院、电影院、餐饮、书店、酒吧、游乐项目,以及神农塔、神农坛、神农湖等公共区域夜间均对外开放,丰富多元的夜经济形态为全年龄段的市民、游客提供了全时间段的服务载体。 夜晚,1800余盏照明和景观路灯,为神农城“美颜”,商户再结合品牌形象、橱窗主题,搭配合适灯光,营造出热闹的夜市氛围,也让天元的夜晚充满情感和温度。 ②城市品牌赋能集聚区 神农城,有人说它是全球华人遥思炎帝始祖的城市客厅。 这里有炎帝塑像,市民可以在此瞻仰神农像并向始祖神农献花,近3年来,神农广场吸引研学学生近4万人次、举办汉服婚礼近百场,吸引游客300万人次;曾举办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以证婚人身份出席的“株洲@你幸福加速度”2023第二届株洲青年人才集体婚礼等近1000次大型集会节会活动。 以“神农”之名走出的神农集市、神农烟火巷,也随着“厂BA”的出圈,火遍2023年的夏天。今年,株洲“厂BA”誉享全国,已经成为制造名城新名片,活动期间日均人流量约7.6万人,最高日达26万余人,总计超400万人,周末看“厂BA”也成为了市民最时髦的事情,“央视新闻”抖音号、央视体育客户端等多家媒体现场直播。 在“厂BA”品牌的加持下,株洲创新打造了文旅体融合新场景,神农烟火巷、神农市集吸引300多家摊位入驻,累计营业额超6000万元,带动文旅综合消费4亿余元。 3、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 太阳岛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岛内有花卉园、水阁云天、太阳瀑、天鹅湖、松鼠岛、鹿苑等休闲景点,夏季,具有天然无饰的原野风光特色。冬季,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作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重要内容早已驰名中外。 夜公园期间,太阳岛景区搭建了主题花灯秀,包括:点亮太阳大道花灯拱门;在坐龙广场到栖凤台中间的主通道上,增加国潮挂饰;在栖凤台到水阁云天两侧摆放特色发光字灯;于午阳广场引进四川自贡彩灯,以网红熊猫拥抱节节高竹子形式展现;水阁云天至太阳之舞沿途设置麦穗灯。让游客在逛夜公园的同时,还能在景区各处与不同类型的灯光秀进行合影留念。
去年7月底,哈尔滨增加了一处集音乐、彩灯、逛吃、集市等于一体的新打卡地点——太阳岛夜公园。
4、三亚市鹿回头风景区 2022年7月1日,三亚鹿回头风景区开始对国内外游客和市民免门票开放,景区以文旅产业为抓手,以文化内涵、休闲娱乐、户外生态等为主要功能,用多元化的方式,大力发展夜间文化旅游经济,致力打造旅游精品,丰富游客夜晚娱乐方式,更好地提升市民游客夜游体验。
夜游鹿回头,游客可打卡三亚的标志性雕塑,了解黎族文化和爱情故事。还可体验丛林穿越、音乐吧等互动产品,也可欣赏街舞、民俗表演及无人机表演等,沉浸式体验活动乐趣、运动之美。
据统计,2023年初至7月31日,该景区累计入园 124 万人次,其中夜间人数 49万人次,占比 39.5%。
去年,景区提质升级服务有了显著成效,对夜间营商环境进行了优化,新增了网红旅拍、S.down咖啡馆、乐途房车派对花园等优质商家,同时在景区基础设施配套、灯光美化、夜游保障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提质升级。 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将继续发扬“服务从心出发,快乐一鹿有你”的服务理念,依托特色文化及独特夜景,继续深化景区夜游开发,加速打造多元化文旅消费场景,致力为游客提供放心、舒心的游玩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