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盘点
旅游休闲街区是在城市空间发展起来的文旅消费新载体,是文旅供需双向促进的新抓手,更是形成文旅新质生产力的新场域。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已有16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城市旅游休闲中培育和形成文旅新质生产力的新场域已初具规模。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政策支持
依据行标定义,旅游休闲街区需要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休闲街区重中之重即挖掘和发扬各地的历史文化,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过程,推动城市文化和旅游的同步发展。
为推动旅游休闲街区建设,近些年来,文化和旅游部针对旅游休闲街区颁布多个相关政策法规。
2020年10月
文化和旅游部等3部委印发《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建设10个试点城市、30个示范城市,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为加快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奠定基础。
2021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该政策的提出,是从政策层面对于城市休闲街区发展的引导。
2021年4月
文化和旅游部颁布的《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行业标准正式实施,明确了旅游休闲街区的定义——旅游休闲街区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公共服务等功能,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能够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览、休闲等需求的城镇内街区。
划重点:将旅游体闲街区被划分为 2 个等级,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年接待访客量应不少于 80万人次,省级旅游体闲街区年接待访客量应不少于 50 万人次。
“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特质被重点提出,意味着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弘扬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也代表旅游体闲街区将是重要的文旅融合发生地。2021年4月底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旅游休闲街区有关工作的通知》,选择优秀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作为培育对象,开展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指导。
2022年1月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全国共有包括北京前门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南京夫子庙、成都宽窄巷子等54个街区入围。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2023年3月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全国共有包括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旅游休闲街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东北不夜城等57个街区入围。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2023年7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抓好平台载体建设方面提到:启动新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工作,使这些成为消费促进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2023年11月
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制定了《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在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方面提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2023年12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行业标准《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LB/T 082-2021),经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推荐,文化和旅游部按程序组织认定并完成公示,确定53家单位为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至此全国共有16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在政策支持引导下,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稳步推进,成为各地深化产业融合、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体验、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
02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数量
从省市区分布来看,16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在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分布,江苏、浙江数量最多,均有9家;重庆有8家;福建有7家;山东、四川、广东、湖南、云南、安徽、河南、河北、新疆均有6家;上海、广西、北京、江西、湖北、贵州、山西、内蒙古均有5家。陕西、辽宁、天津、西藏均有4家。吉林、甘肃、宁夏、海南、黑龙江、青海、新疆兵团均有3家。

按地理分区数量统计,华东地区入选47个项目,位列第一;西南地区入选29个项目,位居第二;华北地区入选25个项目,位列第三;西北地区入选22个项目;华中地区入选17个项目;华南地区入选14个项目;东北地区入选10个项目。

03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类型
依据行标定义,旅游休闲街区需要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休闲街区重中之重即挖掘和发扬各地的历史文化,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过程,推动城市文化和旅游的同步发展。
通过梳理分析发现,现有旅游休闲街区主要可划分为:历史文化型、现代时尚型、工业遗址型、民族特色型和异域风情型五种类型。这些街区在当地具有代表性,在全国形成了良好品牌,在街区规划、业态创新、场景营造、情景体验、品牌塑造、模式探索等方面都已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其中,历史文化型(以城市古街/老街为主要特色)街区有114家,占比高达69.5%。拥有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街区共有44家,占比达26.8%。拥有鲜明文化主题和特色的街区更容易获评国家级,也更能对旅游消费形成影响和带动。

以天津为例,自隋朝大运河开通之日起,天津便成为我国北方重镇。近代以来,随着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和各国租界的建立,天津更是成为了发达的工商业城市和金融商贸中心。截至目前,天津市获评的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均为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型街区。其中,杨柳青古镇街区、古文化街和渔阳古街保存和传承着天津的本土地域文化,包括运河文化、年画文化、明清建筑、天津老字号等,而意风区旅游休闲街区展示的则是近代欧洲建筑特色和近代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风情。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地跨8个省、直辖市,历史延续长达2500余年。2014年6月,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在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中,即有扬州市运河·盂城驿街区、杭州市运河·塘栖古镇历史风情街区、淮北市隋唐运河古镇旅游休闲街区三家入选。将大运河沿线的旅游休闲街区纳入国家级序列,既体现了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对大运河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视,也进一步说明了大运河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发展潜力无限。
04
国字号招牌背后的力量
近年来,多地鼓励支持开展国家级文旅品牌创建。这不仅是景区、街区的荣誉,更是城市的荣誉,不但意味着促进城市品牌传播,更意味着推动文化消费,提升经济效益,并形成强大的辐射带动和引流效应。
此外,政策倾斜与专项资金等“真金白银”的奖励也是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文旅品牌评选的支持体现与重要推力。
如辽宁省2023年9月提出,对新获评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补。广西省2023年11月提出,对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均给予奖励200万元。海南省今年1月提出,对成功创建成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给予100万元奖励。从政策和专项资金上吸引更多文旅街区深挖特色,厚植文化,抓住当下文旅经济火热发展的大机遇,把地区文旅品牌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