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陈方案设计: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一、项目概况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期的一处原始村落,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北麓的姚江之滨。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经鉴定属于61个动物种属。这一处人类遗迹体现出先民的勤劳和聪明睿智。
展陈面积 / 3000平方米
博物馆位置/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浪墅桥村
二、展陈分析
(一)内容设计
《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展》 以300余件文物精品为依托,配以模型、木雕、灯箱、照片等,展示了7000年前先民的生产生活内容和精神面貌,体现出先民的勤劳和聪明睿智。发掘现场展示区以发掘现场重建、干栏式木构建筑复原和生产生活再现等为主题。
(二)展陈设计
1.序厅
空旷而神秘的展厅环境中央-一个巨大的被切开的士方犹如今古的使者一样,携带着先民的种种信息,从地下涌动而出,为我们了解先民铸起了一道文明的桥梁,河姆渡遗址独特的4个文化层被真是的再现出来,今天我们对河姆渡人的了解也恰恰是考古学家从土层里-解读出来的。而策展中也以此作为河姆渡核心内容展览的开始。
2. 第一部分:沧海桑田
通过这个巨型的土方解读出当时河姆渡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大型古典的自然环境壁画与土方形成借景、咬合的空间关系,观众穿过土方豁然开朗,古典神秘的画面呈现出来。观众犹如走到一个伊甸园般神秘久远的世界中。然而,那个世界离我们又有一定的距离感。观众只能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融入画面,却无法真正走进古老的世界,这也为下一部分做好心理铺垫。
3.第二部分:日出而作
全场景空间将河姆渡重要的内容立体地演绎出来,场景既是先民的生产情景,又是文物的解读方式。局部还可以利用少量的自然光来营造意境。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区别于遗址类博物馆场景复原的一贯做法,在此将场景设计成了单色的,整个场景犹如从一块巨石中雕琢出来。背景画也是采用印象派画法,弱化形式,强调意境的营造。力求烘托出犹如盘古开天地时混沌世界的氛围。因为,不管从当时河姆渡人的文明程度还是我们今天对河姆渡人的了解来说都似乎处于一个混沌世界里。
4. 第三部分:湖居人家
干栏建筑模型与文物结合,现代的结构框架与古老的文物相对比展示,通过现代的手段讲述了干栏的结构关系。
5. 第四部分:心灵之声
展示先民祭祀的情形,对于这种精神的、不具体的内容展示,采用虚幻的设计语言更能体现神秘感,通过调动观众的想象来完成内容的展示,创意设计了充满展厅的纱幕投影,虚幻的影像仿佛在空气中游动,同时朦胧影像与展厅物理空间叠加起来,产生神奇的展示效果。
6. 第五 部分:猜想河姆渡
在河姆渡博物馆陈列接近尾声的时候,关于河姆渡文明的种种猜想及未来河姆渡发掘的可能性都汇聚在此。
(三)案例总结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是一座遗址博物馆,其展陈方式丰富多样,如场景还原、多媒体投影等。为了还原河姆渡人真实的生活,在展陈方式上采用大量场景复原,让观众可以更加直观了解到河姆渡人的生活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