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沉浸式文旅丨“新时代 新动能 新供给”智慧旅游发展大会指引文旅发展新方向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3-12-08 15:53
沉浸城市

编者按

11 月 23 日至 25 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智慧旅游发展大会暨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动在江苏南京举办。活动以“智慧旅游:新时代 新动能 新供给”为主题,深入剖析了智慧旅游发展现状、探讨了未来发展前景,并发布了《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 2023》和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活动期间,还在全国征集、遴选出 69 家企业近 100 个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全景呈现了当前国内智慧旅游发展成果,揭示行业最新趋势。

今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24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10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启动新一轮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推荐遴选工作。一年之内两次启动遴选试点,推出多组示范案例,智慧旅游发展在主管部门推动下进入“快车道”。随着数字经济与文旅行业的加速、加深融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驱动智慧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爆款”频出,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上云、用数、赋智加速“活”起来。

INTRODUCTION

摘 · 要

“我国旅游业拥有超大市场、庞大用户、多样场景和规模优势,要顺应大势,培育壮大数字化新动能,推动旅游服务方式更新、消费模式升级、管理手段提升。”“科技从旅游体验、行业管理、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加速推动文旅行业数智化转型,不仅推动了供给侧改革、提升了行业运转效率,也为游客带来超越期待、倍加精彩的体验。”“数实融合的根本是数字赋能、以数促实,要防止片面追求云端化、线上化,背离智慧旅游发展的初衷”。在 11 月 23 日举办的智慧旅游发展大会上,国家相关部委代表,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重点科技企业、旅游企业代表纷纷就智慧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图片:智慧旅游发展大会丨来源:湖南商讯)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发展智慧旅游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旅游消费升级的需要。他介绍,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项调查,超过 8 成的受访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体验旅游过程中的科技项目,超过50%的游客希望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新场景,智慧旅游对上下游及周边产业的带动效应也越来越突出。过去一年,新成立的文旅企业中,旅游智能相关企业占比达31.1%。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认为,以技术创新、空间重构、业态更新、消费迭代、模式变革等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正在推动我国文旅产业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沉浸城市正在成为更多城市创新发展的逻辑选择。而作为时代发展的风向标,智慧旅游沉浸式文旅新空间也正在形成对各行各业的赋能、转化与焕新,不断拓展新的文旅业态、场景与消费,在文化传承、业态焕新、跨界整合、城乡赋能、活态更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图片:全息昆曲表演丨来源:《瞭望》)

一 · 平台搭建促交流,智慧旅游正蓬勃

(一)供需两端共发力,沉浸体验作重点

在博物馆化为“景中人”沉浸式游览,在沉浸式剧场体验“观众即为演员”的深度互动,在主题乐园、个性化餐厅感受沉浸式消费……今年以来,“沉浸式”旅游成为我国文旅市场加速回暖的热点之一。大众点评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以来,平台上含“沉浸式”关键词的笔记数量同比增长近70%。

(图片:奇境穿越 X-META元宇宙乐园丨来源:《瞭望》)

主管部门力推,大众消费层面爆火,“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借助新技术、新方案打破时空,也在重构新空间、新社交。所谓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是依托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工业遗产、博物馆等场所或相关空间,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并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通过文旅融合、虚实结合等方式,让游客深度介入与互动体验而形成的一种旅游新产品、消费新场景。

“沉浸+景观”,“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人气最旺的打卡点,五屏环绕、裸眼3D实现一镜到底;“沉浸+互动”,无锡拈花湾推出“梦回唐樱”元宇宙体验,戴上MR眼镜就能与场景中的小鹿、樱花等互动;“沉浸+叙事”,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加勒比海盗——沉落宝藏之战,提升游客的冒险与刺激体验……仅暑假期间,24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网络传播受众就达3.4亿人次,消费同比增长200%以上,营收总额超过1亿元,消费人次达300万。

(图片:智慧旅游发展大会中的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丨来源:《瞭望》)

如今的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旅游、大水漫灌式宣教、蜻蜓点水式体验等,期待更精准、更深入、更有趣,更加注重参与感和体验感。文化和旅游既是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的重要内容,也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今年,国人旅游需求集中性释放,市场供给瞬时供不应求。同时,有的地方在推动文旅发展中也存在认识不清、盲目跟风、过度建设等问题,有的还面临数字化转型上技术挑战强、转换成本高、短期收益低、试错风险大等困难。

如何让智慧旅游的市场需求从“跃然纸上”到“映入眼帘”?本次在江苏南京举办的智慧旅游发展大会暨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动期间,一场智慧旅游供需对接活动人气爆棚。通过优秀案例分享、现场路演和问答,供需双方面对面讨论、碰撞,更多优秀创意在方案与行业主体的“成功牵手”中逐渐落地。供需双方从“背对背”到如今“面对面”,有助于摸清真实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提升合作水平。推出示范项目,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发挥行业内的引领示范作用,大会的召开将带动沉浸式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新体验进一步发展。

(图片: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丨来源:《瞭望》)

(二)“诗”和“远方”双向奔赴,

文化铸魂活化传承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让旅游更有诗意,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让文化走向“远方”。走进位于西安大雁塔脚下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宛如穿越至1000多年前的大唐长安,盛唐市井风华尽显。这里注入知名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和唐朝文化。一座长安城里坊沙盘模型让白居易诗中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有了具体意象。上元安康踏歌台上,“霓裳羽衣舞”舞姿婆娑,一展唐代宫廷华贵。沿楼梯向下,一片市井街巷映入眼帘,小吃摊、酒肆、茶铺、游宴台等鳞次栉比,上演唐代百姓生活。

沉浸式体验需要声光电技术加持,更离不开文化内核支撑。为了让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场景内容趋近历史真实,项目团队对唐风唐俗进行梳理,形成唐食、唐饰、唐乐、唐俗、唐礼、唐舞等十几类内容,并用生活化、年轻化方式展示。从“观景”到“入戏”,游客们纷纷换上唐服、化上唐妆,感受古人生活。

(图片: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丨来源:搜狐网)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今年暑期,电影《长安三万里》点燃了“唐诗热”。扬州瘦西湖景区以唐诗为主题,打造“二分明月忆扬州”沉浸式夜游,以唐诗串联景区十个篇章。春波桥上,“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听鹂馆里,“白居易”与“刘禹锡”诗酒唱和;五亭桥下,“张若虚”立于船头吟诵《春江花月夜》……“以文化建立灵魂,以IP打造标识。”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认为,酷炫的技术不是目的,优质文化内容传达的理念和精神才是根本。要通过创意创新创造、挖掘文化特色来体现差异化,创造独特性。

创造性转化,赓续文脉;创新性发展,活化传承。“夜游+唐诗”的新IP组合,让传统景区瘦西湖以一种新姿态出现在游客面前。有游客感叹:“夜色中,湖内‘夜桥灯火连星汉’,湖外‘夜市千灯照碧云’,烟火气与文化味萦绕,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的瘦西湖。”景区负责人介绍,于今年3月15日正式开启的夜游,在7个月的时间内,共接待游客量达到62.3万人次。

(图片: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丨来源:搜狐网)

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守住根与魂,需要物质上的继承保护,更需要精神上的积淀与升华。如今,山东曲阜尼山圣境文化夜游挖掘儒家文化,通过手读论语、礼敬先师、大学之道等传统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不朽魅力;河南清明上河园借助IMAX巨型球形屏幕,让游客360度感受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一秒“穿越”,近距离体验宋朝市井生活,欣赏宋朝雅致美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4D+6面”全景影院内,观众不仅可以感受长征中的战火硝烟,还能随“嫦娥号”登月,随“蛟龙号”潜海……

(三)数实融合,多维赋能

故宫4万张门票放票即“秒空”,陕西历史博物馆数十万人预约抢1.2万张票……今年暑期乃至国庆,如潮的人流与景区景点有限的接待能力形成矛盾,成为“黄牛”“黑导”侵扰的重灾区。一时之间,好评已久的预约制屡遭投诉,一些热门景点差评不断。热门场馆门票紧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尽管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脚步加快,但仍有进步空间。

(图片:AR智能眼镜丨来源:《瞭望》)

中国旅游研究院“十四五旅游领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调研发现,游客愿意花更多的钱或时间体验旅游科技,超过50%的游客希望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水平。该课题组发现,近年全国各地通过上云,即推行普惠性云服务作为文旅大数据平台;用数,即更深层次推进文旅大数据融合应用;赋智,重视对平台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等举措,加快智慧旅游场景应用落地见效。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上云用数赋智”十佳和优秀解决方案名单,涉及客流承载和实施解决方案、数字虚拟人定制、“一机游”、AI适老化改造等多个项目。而在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的首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中,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话剧院、良渚遗址等也牵手数字企业,开展深度融合。

(图片:博物馆数字化升级丨来源:数艺网)

先行先试带来改变。拈花湾智慧景区的“彩虹游”应用,实现了用一部手机打通旅游全场景:游前,通过在彩虹游上一键下单门票,免去现场排队购票困扰;游中,在景区闸口出示一码通快速扫码入园,通过“地图+”服务模式查找自己位置和景区内各个点位;游后,出园时反向寻车、快捷缴费,并可将游览趣事、打卡美照一键快速分享……

新应用极大方便游客,更让景区升级。智慧庐山接入了550个各类物联传感器,1000余路监控视频,对景区的环境、气象、客流、车辆等实时监测、预报预警;成都宽窄巷子对景区内垃圾桶进行物联感知监测,垃圾满溢即告警至后台系统,让设施管理变得更加智能;无锡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对景区内的道路及导览标识牌进行数智化升级,更快响应和解决游客的方位需求、信息需求及应急求助需求。

(图片:智慧庐山展示厅丨来源:上海先之)

二 · 智慧旅游发展的江苏经验

(一)科技创新,培育文旅智慧标杆

在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展位,裸眼 3D 技术结合特种影视内容,将恐龙逼真地还原在场馆内;在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展位,通过全息炫屏呈现的昆曲演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聆听;在南京英特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展位,观众甚至直接与虚拟超写实数字人展开了互动……此次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动现场,江苏的各类沉浸式体验产品受到观众热捧,而在现实旅游场景中,这些科技感十足的新兴业态同样颇受青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兴业态在文旅领域的走红离不开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与强大赋能。近年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强化创新创造和数字赋能,引导各类技术主体把握旅游业发展需求,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探索技术跨界应用,为文旅领域提供数字技术支撑。截至目前,江苏已制定发布文旅数字化技术标准 6 项,支持建设省级以上文旅数字化研究载体 11 家。

(图片:江苏常州中华恐龙园景区丨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在南京夫子庙景区主干道,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举人”全息影像总是会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拍照。目前,达斯琪推出的直径3 米的户外产品 DSee-2049,已陆续在武汉黄鹤楼、常州中华恐龙园等景区落地。此外,达斯琪还先后为南京夫子庙戏院里和白鹭洲量身打造了数字全息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方面,DSee-2049户外全息做到了完全防水、抗 10 级台风,甚至在 10 公里外也能看到全息效果。

裸眼 3D 呈现的恐龙给观众直观的震撼、模拟驾驶体验舱为观众提供各类虚拟驾驶环境、滚球设备让观众主动参与到剧情当中……大会期间,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展示的3个项目都已应用到文旅领域当中。常州恐龙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认为,科技是拿来运用的,在智慧旅游发展过程中,还是应该以内容为本,让新技术服务内容表达。

(图片:江苏常州中华恐龙园景区丨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二)沉浸体验,数字技术融入风景

智慧旅游是数字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近年来,江苏深化文旅融合,引导文旅领域主动拥抱前沿技术,以“数字+”赋能,创新旅游服务、旅游营销和管理模式,创造更多富有文化神韵的旅游产品、旅游场景。“云上博物”“炫非遗”“全息 5G 大运河”“文都时空”等品牌项目,正让江苏文旅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与此同时,江苏还遴选推出省级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文旅示范和培育项目、乡村旅游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案例等一批智慧旅游发展典型,为文旅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集智聚力。

步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5G 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身处 5 面屏幕环绕的空间中,通过裸眼 3D 和 VR 技术,千里运河画卷近在咫尺,两岸烟火气息触手可及,观众仿佛立于船头乘风破浪,跟随两岸风光,一站式、沉浸式打卡大运河沿线 17 座城市。

(图片:大运河博物馆丨来源:新印象博览)

数字技术给传统景区带来的体验升级更加明显。以无锡拈花湾景区为例,景区内,“空灵之境”项目利用 3D 灯光投影打造出一条流线型时空光影隧道,投影、风扇自动成像,营造动态水纹灯、立体可变色的视觉艺术效果,河道两畔加装音响无线定位播放系统,随船而游、随船而响,模拟鸟叫虫鸣之声,将声、光、电、形、色、感进行融合。“元生幻境,寻鹿元宇宙”项目则将AR、MR 等技术与游客的赏花线路结合,对鹿鸣谷生态区进行全景建模,制作出多种虚拟场景,推出“梦回唐樱”元宇宙体验。

(三)智慧大脑,全面赋能服务监管

智慧旅游带来的不仅是游客体验的升级,也为监管和服务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贯穿游前、游中、游后全流程的数字化手段,让一座座智慧博物馆、智慧景区乃至智慧城市跃然眼前。

(图片:智慧城市丨来源:网络公开)

2020 年7 月,江苏智慧文旅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为江苏文旅行业监管装上“千里眼”,让文旅市场趋势研判拥有“强大脑”。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包括行业监管、数据分析和公共服务三大功能,从监管主体看,已经实现了对江苏文旅行业的全覆盖;从数据资产看,平台不仅有客流、消费等旅游基础数据,而且已经完成食宿行游购娱等各细分行业的动态数据归集,可以快速实现同环比等趋势分析。此外,平台还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告警—自动下发—处置反馈”监管闭环系统,通过在全部3000 多路监控中加入了人工智能引擎,计算机每5分钟自动轮巡一遍监控,自动发现人员快速聚集、区域人员拥挤、烟火警报等6类问题。这些提示信息将同步发送值班人员以及属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安全负责人、景区安全负责人,景区安全负责人要通过专用的微信小程序,回复处置情况,形成管理闭环。

(图片:江苏智慧文旅平台丨来源:《瞭望》)

近年来,苏州着力打造以数字化、可视化、沉浸式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新业态、新场景和新治理体系,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在苏州,数字技术正融入旅游的全过程需求。比如,打造“君到苏州”文化旅游总入口,整合各类资源,提供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类别的全方位贴心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苏州,掌上轻松品文化”。在高铁新城、金鸡湖景区等重点领域,试点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无人清扫、无人售卖等运用,便于市民、游客生活出行。推动景区、度假区加快安装环境感知、安全感知、图像感知、身份感知等物联感知设备,运用数字化技术加速景区服务体系全面升级等。

数字技术在创新创造文旅新空间新场景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文旅消费。近年来,江苏累计销售超18 万张“水韵江苏”数字旅游卡,带动全省文旅消费2.08 亿元;实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开展数字人民币受理场景改造,建成省级文旅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45 个、数字人民币重点旅游景区覆盖超40%。根据银联商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全省文旅消费总额3932 亿元,同比增长31.8%,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10%。

(图片:智慧文旅驿站丨来源:《瞭望》)

沉浸式体验讲究的是要让游客逐渐从“看景“变成“入景“。智慧旅游要通过创意、创新、创造,挖掘景区文化特色,从而体现差异化、创造独特性。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表示,智慧旅游通过空间和场景的重构、数字技术的叠加,有助文化和旅游实现更加深度的融合,既能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感知体验,也能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提供更好的场景,让传统旅游空间在叠加技术和文化后焕发新活力。

智慧旅游作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领域,对于强化科技赋能和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数字化新动能,推进旅游业态变革、服务方式更新、消费模式升级、管理手段提升,让广大游客畅享数字化时代智慧旅游服务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加强制度和机制创新,推动要素有机融合,着力构建文旅公共服务一张网,用好文旅数字“资源池”,发展文旅市场“潮业态”,在加快数字化转型中培育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乘着数字时代的东风,准确把握信息时代发展大势,不断更新理念思路,创新政策举措,增添发展动能,智慧旅游的发展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索新经验提供有力支撑。

美编|梅兰妮

图文丨文献参考来源:沉浸城市;蒋芳、邱冰清《瞭望丨透视智慧旅游大提速》(《瞭望》);《汇聚智慧力量 添彩美好旅途》(中国旅游报);颜颖、付奇《沉浸式体验,文旅行业“新风口”》(新华日报);中国旅游新闻网;湖南商讯;新印象博览

责编丨郑皓韦

校对|杨悦岐

审核|卜希霆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中国沉浸城市创意营造学术智库
+关注
已关注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