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数字化为博物馆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带来新奇参观体验!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4-04-22 09:54
城市光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技术走向成熟,数字文化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生力量。VR、AR、移动APP、网络直播等新兴的文化传播形式逐渐应用到博物馆的数字化传播当中,使受众得到了耳目一新的参观体验。

数字化带来了更加个性化、即时性、泛在化的文化体验感,可以将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好地加以彰显。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文博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文博产业朝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许昌博物馆

许昌市博物馆是外地游客热门打卡地,自2月6日《许之昌》三国文化沉浸式专题数字展上线以来,通过最新的数字技术,观众仿佛置身于战乱纷飞的三国时代,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感受曹魏遗风古韵。

在许昌博物馆《许之昌》展厅,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让不会说话的文物“活起来”,甚至变身小小讲解员,给观众讲述文物的故事。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画像石互动演绎项目。画像石门上两只貔貅,在声光电效果的加持下,在画像石上“活”了,时而跃于门环之上,时而跳到墓门顶部,给观众讲解画像石在当时的用处和图案的意义。

位于博物馆三层的瀑布流文物展示墙,小小十几平米的墙面竟展示了许昌博物馆馆藏的百余件文物。观众可以在屏幕上点击自己想了解的文物,用指尖划动屏幕,便可以无死角地看到文物的所有细节,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青铜器内部构造和上面的纹饰。随后点击屏幕下方的按钮,还能启动数字讲解功能。

这套3D文物展示系统主要解决了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服务和展示。通过三维建模的形式多元化展示文物,可以全方位看到文物的形态特征。

目前,许昌市博物馆《许之昌》三国文化沉浸式专题数字展使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AIGC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式多媒体,通过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还原了三国时期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元宇宙的六大技术将开启全新的数字化世界,推动文旅行业向数字化转型,促进文物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例如比特数智人、比特空间、AR夜景秀这些技术将助力博物馆的运营和发展,让观众享受到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体验。

湖南博物院

湖南省实施的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之中的文物数字化工程部署了一系列举措,描绘了一幅湖南文物全景式呈现、成果全民共享的蓝图,打开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世界。

湖南博物院网上展厅

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你就可以“进入”长沙马王堆汉墓展厅,跟随箭头指引便可以在展厅内“行走”,还能“凑近”观看文物细节和展板文字,重点内容有高清图片、文字说明和语音介绍。

进入“云游湘博”栏目,图片、数据、文字和语音版文物故事一应俱全。“三维环视”板块可360度观察文物,“手语讲解”板块用手语视频为听障人士讲解文物知识。

湖南博物院希望依托现代科技手段突破线下参观的时空限制,为观众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博物馆”。目前,湖南博物院网上虚拟展览数量达86个、360度全景数字展厅(VR数字展览)达43个,涵盖展品文物5857件。

浯溪碑林数字化项目

“用科技手段让人们‘看得见’。”浯溪碑林数字化项目负责人李武望展示了一组对比图:刻有明代杨治《镜石》的石碑经过科学技术采集数据和处理后,文字不仅清晰可见,在一笔一画中书法艺术美感也直观地展现出来。

“每块石碑我们都要从8个方位进行光照矩阵数据采集,拍摄上百张高清照片,再由计算机经过20多个步骤处理运算,实现痕迹辨识度0.01毫米的高精度数字成像。目前我们已采集了约150方石刻,计划6月份完成所有石刻的采集。”李武望介绍,“数字采集”只是第一步,他们希望建立“数字采集—数字修复—二创开发—传播展示—产业应用”全链路解决方案,让人们从“看得见”到“看得懂”。

“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央博”数字平台)主办的“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再启新程,正式上线“崇龙尚玉”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再现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央博”数字平台真实还原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场景,倾力打造女神庙、祭坛、积石冢、“金字塔”遗址区,再现先民们的文化和日常生活。

女神庙位于牛河梁主梁顶部,坐北朝南,为半地穴式,土木结构。庙内发现有炭化木柱、仿木建筑构件和彩色壁画,里面供奉着女神塑像。

祭坛位于第二地点的中心位置。牛河梁遗址的三重圆坛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祭坛遗迹。

还原十大珍贵文物

牛河梁遗址出土文物以玉器最具代表性,显现出“以玉为尊”的特色,此外还有陶器、石器和骨器等。

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以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采集的“C”形玉龙最为知名,还出土了多件玉猪龙。

另一件著名文物便是发现于女神庙的“泥塑人像”。其大小与真人相近,双目镶嵌淡青色圆饼状玉石为睛。

创新科技赋能

不同场景中,用户通过与NPC(“央博”数字平台复原的先民形象)对话、接收完成任务,沉浸式感受红山先民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文化风俗。

在复原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场景中,用户还可以参与互动:辨识红山人像;识别龙凤形象;制作陶筒形器。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