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团游逆袭潮:从饱受诟病的小众化到流量担当的新顶流,洞察旅游业态如何紧跟新时代步伐!
文旅界的小伙伴们!还有关心旅游业发展的各位政府部门同仁们,今天我们要揭秘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曾经饱受诟病的跟团游,居然摇身一变,成了新晋流量担当!是不是有点颠覆认知呢?别急,这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这波跟团游的华丽转身是如何发生的。
随着清明小长假出游花费增速跑赢人次增速,我国旅游业迎来了全面复苏的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跟团游这位昔日备受冷落的老朋友,却悄然逆袭,凭借各种创新玩法和高性价比重登舞台中央。
首先,让我们聚焦珠三角地区,那里有一批专为年轻背包客设计的徒步小团,比如“游侠客”、“广州1778户外”等平台,它们摒弃了以往“赶鸭子上架”的模式,主打轻量化、体验式的周边游。这些小团巧妙地将徒步难度分级,餐食安排多样,不仅节省了预算,还让参与者享受到真正的户外乐趣,深受年轻人喜爱。
不止是国内,远至印尼火山、日本北海道,甚至格鲁吉亚等地,新兴旅游平台如Klook上涌现出一批灵活度极高的户外旅行产品,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自由组合参与1日、2日或3日的徒步探险。拿印尼巴图尔火山徒步来说,旅行不再只是登山观景,而是带上红酒杯,与志同道合的团友共享日出时刻的独特浪漫。这样的旅游体验,就像一颗颗串联起美好回忆的手工珍珠,镶嵌在自由行主线之上,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加生动有趣。
而对于寻求知识性和专业性更高层次体验的旅行者来说,KOL引领的专业定制小团正在掀起新的热潮。比如,《博物》杂志携手生态摄影师组织的肯尼亚暑期考察团,或是“忽左忽右”播客策划的格鲁吉亚人文之旅,以及“京京读书会”的巴黎深度游,每一种主题团都配备了业内专家级导游,带领团友开启一场沉浸式的探索旅程。尽管价格不菲(如两个人文旅行团每人团费高达3万元),但因其独特性和高品质,依然吸引了众多拥趸。
值得注意的是,广之旅等旅行社的小团产品在这场变革中表现抢眼,2023年小团产品的收客规模相较于2019年同期增长了惊人的756%,并提供“两人成团”乃至“一家一团”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此外,旅行社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也做出了精细划分。比如,广之旅的“尚·同龄”产品专门为18-39岁的年轻人定制,增设自由活动和冒险项目,而面对银发族,则有中青旅旗下遨游旅行的康养游系列,贴心安排如三亚5日度假游,既照顾到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又满足了他们对心灵慰藉的向往。
不仅如此,各大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也开始与时俱进,纷纷转型升级。飞猪数据显示,中长线旅游再度回归,私家团和精品团呈现爆发式增长,反映出消费者对旅游品质、私密性和灵活性有了更高的期待。为了摆脱传统跟团游的刻板印象,旅行社和平台不仅致力于优化资源配置,还主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创产品。像是Klook就在全球25个国家设立办公室,携手本地旅游达人及商户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体验,例如在日本,游客可以通过平台预订独特的海上花火大会观赏服务,避开人群拥挤,享受更为舒适的观赏环境。
与此同时,定制化服务也日趋受到追捧。根据携程的《2023年携程旅行定制师图鉴》,定制旅游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预计到2024年,携程将在20个省市招募上万名旅游定制师,足见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在体验经济大潮下,游客愈发注重“活在当下”的真实感受,比起购物消费,他们更愿意为一次独特而深刻的体验买单。无论是千里迢迢只为赴一场音乐会,还是精心打扮浸入本土文化的博物馆之旅,旅行的意义已从简单的观光转变为深层次的互动和体验。
【结语】总结起来,跟团游的复苏并非偶然,它恰恰体现了旅游业应对消费升级和用户需求变化的积极反应。如今的跟团游不再是“一条路线卖给所有人”,而是通过细分市场、精准定位,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未来的旅游市场,个性化定制团无疑将成为一片蓝海,等待着文旅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发掘和耕耘。只有紧抓市场脉搏,不断创新迭代,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让跟团游焕发新生,真正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