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跨时空对话:科技让古迹、名作“活”起来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1-03-03 09:56
城市光网

  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时代,文化和科技正在彼此潜移默化地相互渗透,科学发明和创造融入文化艺术的想象和情感,艺术创造及美的探索又渗入科学技术的理性,文化与科技正日趋走向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采用数字摄影、三维信息获取、虚拟现实、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将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及三维数据信息数字化,不仅可以使公众最大限度地、公平地享有文化遗产,同时也能使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人们更贴近文化遗产的世界,理解其中的真谛,甚至走进文化遗产当中,来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科技给文化遗产带来哪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01

逾越千年,莫高窟重现“一川星悬”

  在北方小年的那一天,敦煌莫高窟“点亮”万千盏灯,迎接新年的到来。这燃灯仪式,在线上举行。在“云游敦煌”小程序上,通过移动数字技术和区块链技术,首次在线上重新呈现了一千年前莫高窟的点灯夜景,在网络空间复原了莫高窟燃灯民俗场景。  

微信图片_20210226104132.jpg

  莫高窟燃灯,是古代敦煌的重要节庆习俗。敦煌文献里有多条记载,每逢腊月、正月十五等节日,当地民众会在莫高窟举行盛大的燃灯仪式。在莫高窟的“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上,写的“圣灯时照,一川星悬”,就是描述了莫高窟夜里燃灯,灯影照在河面,犹如悬在河川里的星河一样壮观唯美的场面。  

  这次线上复刻燃灯活动,展示了以第96窟(九层楼)为中心的莫高窟数字全景崖体。以莫高窟真实崖体为参照,里头222个洞窟的位置都跟实景崖体一一对应。当你点亮了其中一盏灯,会对应看到点亮的洞窟位置及编号。  



微信图片_20210226103622.jpg

  一个用心的小细节是,崖体的光线,会根据现实世界的真实时间来同步呈现。而且,点灯的人越多,莫高窟崖体就会越来越光亮。  


  “点亮”莫高窟,你将获得一张“新年福卡”。这福卡,有着千年历史文化,融合了反弹琵琶、飞天等30幅莫高窟经典彩塑与壁画内容。  

微信图片_20210226103832.jpg

  大家拿到的福卡上的底纹,是通过AI技术学习了莫高窟壁画中的色卡和纹路来定制的。所以每个人获得的福卡都不大一样,有着独特的底纹、颜色和壁画内容。不仅如此,腾讯云区块链技术“至信链”还为每张福卡提供唯一哈希值,实现数字产权保护的“永久存证”。  

  这也是区块链技术,首次被用于新年民俗中。也就是说,你在不同时间许下不同心愿“点亮”了莫高窟,生成的哈希值都是全世界独有的一个,且不能被修改,将被永久记载在互联网上。

  02

数字敦煌,人在画中游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历经十个朝代1600多年的营建,是全世界仅有的两个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遗产点。

  敦煌石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敦煌壁画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广泛的取材范围、大气磅礴的内容构思、浓烈而又瑰丽的色彩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墙壁上的图书馆”。  

微信图片_20210226105945.png

  敦煌壁画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首先是为了抢救敦煌石窟珍贵的文物信息,使之得以永久真实地保存,为敦煌学研究提供准确详细的信息资料,并可制作虚拟洞窟供游客欣赏参观,为缓解石窟开放的压力、保护壁画提供技术保障,同时,敦煌学数字化代表了数字化时代敦煌学发展的新趋势。

  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数字敦煌”是一项敦煌保护的虚拟工程,该工程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现实3个部分,使敦煌瑰宝数字化,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满足人们游览、欣赏、研究等需求。通过“数字敦煌”,全球各地的网友都可360°欣赏石窟内部跨越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10个朝代的30 个洞窟壁画的高清数字图像以及有关壁画的文字介绍,并可以进行虚拟漫游体验。  



微信图片_20210226105653.png

  壁画实际尺寸5m×3.3m(约1000张照片拼接300DPI)  

微信图片_20210226105658.png

  大遗址三维重建技术  

微信图片_20210226105704.jpg

  基于结构光的三维彩塑重建技术

微信图片_20210226105710.png

  虚拟漫游技术

  2017年9月20日,“数字敦煌”资源库英文版正式开通。截至目前,“数字敦煌”资源网的全球访问量已达千万人次。此外,通过采用8K高分辨率技术拍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带来的是“人在画中游”的神奇体验。厚重的历史,静态的壁画,一下子都“活”了起来。  

微信图片_20210226105617.png

  球幕电影《梦幻佛宫》

  经过30年的不断实践,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敦煌壁画数字化工作规范,制定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截至2020年共采集高精度洞窟数据220个,洞窟整窟图像加工156个,洞窟空间结构重建143个,彩塑三维重建45身,大遗址三维重建7处,石窟全景漫游节目制作210个洞窟,档案底片数字化50000余张,文物数字化数据总量超过300TB。  


  03

敦煌壁画沉浸式大秀

  有别于去年的全包围LED屏互动空间,2020年的腾讯海南数字文创节主秀区设置为穹顶式球幕剧场,是“敦煌灵境”1.0的迭代升级版本。黑弓将去年灵动雅致的“王者飞天”与全新角色神鹿结合,围绕这两套皮肤展开了一场全新的沉浸秀演。

  在这场被命名为“飞天·鹿女瑶”的演出中,观众席地而坐,伴随丝竹入耳,飞天杨玉环与鹿女瑶在山川河流、天宫阙宇、万千星辰中翩翩起舞,一场穿越古今的敦煌古韵就此展开。  

微信图片_20210226115543gai.jpg

微信图片_20210226115547gai .jpg

  在画面中,黑弓团队大量使用敦煌壁画中经典的土红、土黄、青绿、褐黑等配色,巧妙地将《王者荣耀》皮肤与敦煌壁画相结合,在传递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与艺术价值的同时,将极具敦煌文化古韵的“杨玉环-敦煌飞天皮肤”与“瑶-遇见神鹿皮肤”两大IP完美嵌入剧情,在一场美轮美奂的诗画梦境中,让观众与杨玉环和神鹿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打破次元的奇幻对话。  

微信图片_20210226115531gai.jpg

微信图片_20210226115536gai.jpg

微信图片_20210226115539gai.jpg

  04

《清明上河图》沉浸式体验

  青岛故宫文创馆倾力打造了《清明上河图》3.0数字主题馆,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包括盛世长卷、时空城门、孙羊老店、汴京古巷、汴河码头、宋街闹市、寻找画中人几个主要部分,沉浸式互动体验让观者流连忘返。

  体验馆运用高科技的全息投影技术将古画变成了让人宛如画中游的多维立体互动项目,完成从现代到宋代的“穿越”之旅。让人们平常只能在画中看到的景象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得到大屏的展现,让图中的人物和风景活生活现,生动展示出北宋百姓的日常生活。

32254bfa1fa9449ca1987456c7371924.jpeg

d3fc38e35e8e484c9d10bb4e9899cb32.jpeg

  将画中的孙羊店场景,通过360度的全息投影立体空间打造成了一个沉浸式互动场景,感受北宋的光影、乐曲、气韵……同时二楼还设有球幕影院,影院同样从画中取材,打造成汴河码头样式,设置约30个体验座椅,参观者在此可“坐”上一条大船,感受汴河两岸风光。  

v2_227fcdb1ae524dbabac4d4e6cc941510_img_000.jpg

v2_6ac4e31b3dc34bbd85c28c0bf380935a_img_000.jpg

  05

梵高沉浸式画展

  一个世纪以来,梵高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梵高沉浸式画展前所未有,一经推出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

  梵高沉浸式画展是使用数字技术,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方式展现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可使参观者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梵高大师鲜活的“艺术人生”。  

微信图片_20210226152743.jpg

  现场展出200多幅画作,并且全都利用视频影像技术呈现,你不仅可以欣赏到梵高的众多作品,甚至可以进入他的内心世界:从阿尔勒梵高住的小屋出来,看见麦田的日落,村民忙前忙后收货。在阿尔勒露天咖啡馆看见躺在草垛上休息的农民。  




  在高清晰的连环巨幅屏幕墙上,在交响音乐衬托的动静画面切换之间,让观众直面最细节的梵高笔触,以及在艺术世界中鲜活起来的梵高。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收藏
举报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