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工业旅游爆火!百年老厂何以变身网红打卡地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5-05-12 09:55
城市光网

在传统认知中,“工业”与“旅游”似乎是两条平行线。前者是钢筋铁骨的硬核生产,是托举产业发展的“硬实力”,“生人勿近”的行业专属地。后者是诗与远方的休闲体验,山温水软、诗情画意。近年来,随着文旅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深度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属性,对一批废旧厂房、工业遗存进行存量盘活,重构老厂区的空间价值、文化价值、情绪价值,为遗忘的角落重新赋予新的意义。

百年老厂再度熙熙攘攘,成了时尚秀场、城市景观,更成了吸引年轻人的打卡地、新社群。从“沉默资产”到“文旅地标”,百年老厂为何越来越好逛?

01

遗存更新:不是“画图纸”,而是解读气质

在城市更新浪潮中,有很多“修旧如新”的失败案例:把更新工程单纯当作“画图纸”,毫无文化根基的仿古建筑配上突兀的现代装饰,最终沦为“四不像”。真正的工业遗存更新,绝非在图纸上堆砌流行元素,首先要读懂场域的“气质基因”。

因煤而兴的唐山,曾诞生过中国煤矿界的多项“第一”: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台蒸汽机车......荣光褪去后,这些历史痕迹没有被视为“包袱”,而是成了“活化利用”的新素材。

▲河北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图片来源:华纳文化

依托147年历史的唐山矿,河北打造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废旧的矿井架没有被拆除,而是将井下1500米巷道改造成"地心之旅"体验区。过去,下煤矿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如今,游客戴着矿工帽深入地下70米,穿越真实采煤巷道,通过蜡像、声光电技术感受从原始挖煤到现代化采煤的真实工作面。巷道壁上的每一道凿痕都在讲述中国近代工业的创业史,这样的改造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工业本真的坚守。

▲矿山公园“井下探秘游”|图片来源:华纳文化

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布局的老工业基地,石嘴山曾产生了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炉钢”“第一度电”。这座因工矿而生的城市因此留下了洗煤厂、运煤铁路线、工矿区等大量工业遗存。

▲宁夏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图片来源:华纳文化

基于闲置的老矿区、老工厂,宁夏打造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修缮老房子、保护老街巷。“宁夏工业纪念馆”的建立依托洗煤厂原有的3个浓缩机房改造建设,用时间轴划分展厅。翻车机、废旧零件、巨型洗煤仓等工业生产老物件成了“展陈物料”,可感可触,改造后的新空间刻意裸露混凝土结构的岁月痕迹,把几代人的“时代记忆”具象的展现在眼前。

▲用废旧零件拼装成的矿工乐队|图片来源:华纳文化

▲火车主题公园|图片来源:华纳文化

工业遗存更新,不是推翻重建,而是要让原有建筑讲好今天的内容;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深度研读历史、丈量土地,让过去的记忆融入当下;不是创意自嗨,要打造“反常规”但“不反人性”的场景,有“冲突感”但不违和的氛围,让旧厂房填上新内容,成为能吸引人、留住人的新地标。

02

资源盘活:不是“加特效”,而是有机融合

科技赋能给文旅行业提供新思路、新手段。但文旅行业不能“拿来主义”,更忌“科技堆砌”。一些项目盲目引入声光电特效,将老厂房变成“灯具市场”,反而消解了工业遗产的本真价值。真正的盘活,要让新技术成为历史叙事的“翻译器”,要修旧如旧,更要新旧并置。

首钢园,一座百年工业基地。从变身北京冬奥会竞技场地到成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永久会址、科幻大会常驻会址,再到登上小红书打卡地TOP3,深受年轻人喜爱。

▲首钢园区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场地|图片来源:华纳文化

首钢改造没有抹去钢铁厂的硬核印记,而是保留高炉独特的工业建筑风貌。在科技运用方面,大胆将园区的“首钢一高炉”打造成充满未来感的科幻乐园,充分利用5G、边缘计算、AR、VR、AI、数字孪生、3D投影等前沿科技,让游客踩着保存完好的炼铁遗址,行走在虚拟世界中,让高科技成为回到历史、感知记忆的时光机。在这里,科技与文化不是割裂的符号,生硬拼凑、按头沉浸,而是自然而然的身处其境。

▲一高炉SoReal科幻主题乐园空间|图片来源:华纳文化

传统的工业文旅,停留在设备参观阶段,追求的依然是“物理空间”的价值利用。而跃升到2.0阶段的工文旅,特效不是点缀,技术不是炫技道具,而是用技术的“新”装得下历史文化,更接得住游客体验。好玩好拍好逛,这是工业文旅“资源盘活”的终极命题。

03

空间运营:不是“活动拼盘”,而是读懂消费需求

硬件改造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人“留下来”。工业遗产的“活化”绝非将老厂房简单改造为“活动容器”,招商运营也绝不是简单的“场地租赁”,而是读懂消费需求,通过强化社交属性、传播属性的业态和活动,让消费者参与其中,成为“共创者”“传播者”。纵观国内改得好、活得久的工业文旅地标,大多深谙一个道理:内容运营与人性需求同频共振。

成都东郊记忆,一个由老厂房改造的4A级景区,保留了红光电子管厂的工厂风貌,保留了松弛自在的成都城市性格,更把各类消费群体的需求作为首要素融入细节,成为“最懂年轻人”的工文旅地标。

图片来源:华纳文化

业态方面,东郊记忆以青年主理人和年轻客群为主体,吸引全新的青年磁场。这里有包括电影院、创意小店在内的休闲娱乐业态,有涵盖工作室、艺术中心、画室展览的艺术创意板块,同时为各类年轻创客提供商务办公区域,多样化、年轻态的业态组合满足不同人群对音乐、潮流、美食、时尚的需求。

▲东郊记忆区位规划图|图片来源:华纳文化

▲精致小店和岁月标语并存|图片来源:华纳文化

空间运营方面,“打卡”“轻社交”等关键词深深嵌入东郊记忆的每处场景。音乐发烧友在这里感受各类风格的live house,宠物友好者在草坪上以宠交友,热衷非遗手工的年轻人在市集找到共鸣,就连卫生间外的一面镜子都能成为街舞爱好者的排练厅。人群的需求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好的文旅地标:随意而不刻意,有趣也有意义。

▲举办音乐、市集等各类主题活动|图片来源:华纳文化

而这里的拍照打卡,不局限于某类人,而是“全人群友好”。孩子喜欢的卡通动漫,银发一族中意的年代标语,吸引青年人的文艺装置,真正做到了“主客共享”。天然的松弛感源于业态与场地的合拍,城市气质与内容运营的契合,极致场景+内容营造让这里从来不缺游客。

▲随处可见“打卡拍照”|图片来源:华纳文化

站在产业视角看,工业文旅的勃兴标志着“场景时代”的来临。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被动观光,更渴望在特定场域中获得情感共鸣,工业遗产以其独特的空间张力、真实的历史肌理,恰好能承载这种精神需求。那些学会用工业语言讲述当代故事的老厂房,正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传统工业的硬实力也将转化为文化自信的底气,塑造“刚柔并济”的文旅气度。

未来,随着“文旅商”融合趋势加深,工业遗存将展现出更大可能性。但无论如何演变,成功的密码始终不变:尊重场地记忆,理解消费需求,让硬核工业与柔软生活诗意相融,这或许就是百年老厂越来越“好逛”的终极答案。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收藏
举报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