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文旅部副部长张政:加快推动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应用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4-10-08 09:50
文化产业评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日下午2时30分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政、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陈彬斌、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政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持续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项目培育,加快推动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应用,积极支持围绕数字文化服务场景、文化和旅游融合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支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政先生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先生、公共服务司司长陈彬斌先生、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张政先生作介绍。

图片

△张政(徐想 摄)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 张政:

大家好。今天是烈士纪念日,我们向人民英雄致敬。借今天发布会的场景,我们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各位记者表示感谢。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与几位同事和大家一起交流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对建设文化强国作出全面部署,召开旅游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文化和旅游部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家都已经注意到,现在“文旅热”已经成为常态,大家都非常关注。 

接下来,就总体的情况,我从六个方面给大家作介绍。  

一是我们努力创作推出优秀文艺作品,加大舞台艺术、美术创作的支持力度,实施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搞创作,推出不少好戏好展好活动,像庆祝建党百年的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彰显大国艺术风范,像大家熟悉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叫好又叫座,描绘时代风貌、聚焦人民生活的美术佳作迭出。  

二是我们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合理规划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打造近4万座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适应信息化发展,建设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文化云,群众品书香、学才艺、悦身心,有了更多好去处、好资源。对接群众需要,组织四季村晚、群众歌咏、广场舞等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群众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  

三是我们努力守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项目,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系统推进非遗保护、传承、研究、传播,让非遗绽放新光彩、焕发新生机,与现代生活更好连接。“博物馆热”“非遗热”持续升温,观赏文物、体验非遗成为新风尚。今年7月,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社会广泛关注,让文化遗产再度成为暑期的“顶流”。  

四是我们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增长,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等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经营收入近6.5万亿元,同比增长7.5%。演唱会、音乐节火遍大江南北;“国潮”“新中式”“文创”兼顾中华美学与现代设计,走进寻常百姓家,圈粉无数。  

五是我们努力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传统业态、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商业、农业等加速融合,推出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产品,举办“中国旅游日”“旅游中国 美好生活”等系列活动,围绕假期等重要时段开展消费促进活动,让群众有得游、游得好、游出“性价比”。除了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首选,演出、赛事、影视剧等也成为旅游吸引物、休闲新选择。前三季度,预计国内旅游人次42.9亿、旅游花费4.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7.1%,接近2019年峰值水平。旅游业的火热,既丰富群众生活,又提振市场信心,带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消费增长,有力发挥作为幸福产业、民生产业、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应有作用。  

六是我们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配合中国-中亚峰会等重大外交活动举办系列文艺演出,积极拓展双边、多边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扩大“欢乐春节”等品牌影响力,围绕入境旅游堵点推出系列举措、提升便利化水平,在14国举办27场“你好!中国”旅游形象海外推广活动,吸引更多外国民众来华旅游,体验宾至如归、感受美好中国。前三季度,预计入境旅游人次0.95亿,同比增长55.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4%。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旅游强国的目标任务,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重要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拿出一揽子有针对性、有明显成效的增量政策举措,推出一系列惠民惠企促消费活动,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国庆假期将至,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举办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推出实打实的惠民举措。比如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正在举办,好戏连台;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佳作荟萃;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乡村创意生活季、近千场非遗主题活动也将陆续开展。希望大家多关注、多报道。  

谢谢。

图片

△寿小丽邀请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寿小丽:

谢谢张政副部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封面新闻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请问,如何提供更多的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谢谢。

图片

△明文军(徐想 摄)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 明文军:

谢谢您的提问,我想从文艺工作的角度来跟你交流。我们认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时候都体现在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需求中。我们也正在不断完善这方面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推动文艺创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这一需求。  

第一,创作生产更多文艺精品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刚才张政同志介绍了最近比较热的一些舞台优秀作品,这些年轻人喜爱的新作、佳作,《永不消逝的电波》也好,《只此青绿》也好,掀起了一股舞剧热。但同时,我们还有北京戏楼里的京剧、苏州园林里的昆曲、陕西千年城墙上的秦腔、河北社区里的梆子也都唱出了中国的戏曲热。这些喜人的景象是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推进艺术创作规划的结果。我们也将继续实施系列重大创作工程项目,规划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带动各艺术门类不断推出文艺精品,特别是推出精彩的折子戏、舞蹈、儿歌等一些中小型艺术作品。同时,我们要助力像音乐剧等一些艺术品种的质量提升,加大对中国戏曲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00后”“10后”都能够爱上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怎么做到这一点?接下来我们要大力建强各级文艺院团。很多大团、名团,还有乌兰牧骑式的文艺队伍,常年在城市中、乡村中进行演出。让优秀作品火在城市、热在基层。我们将对国有文艺院团、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以及最基层的乡村戏班、民间班社等进行分类指导和扶持,完善各类建设机制,推动它们高质量发展。有了这些优质的文化资源,我们还要不断地拓展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渠道,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演出服务机制,这个机制已经推行很多年了。加大戏曲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街道的力度,让城市有城市的精彩、乡村有乡村的烟火。我们将继续支持数字演艺内容以直播、演播、放映等形式走进“小屏”“中屏”“大屏”,鼓励名家新秀走进直播间,让优秀作品登录荧屏,探索开辟第二剧场,让更多的观众共享文艺创新发展成果。  

《只此青绿》舞台剧已经拍成了电影,明天将在全国上映,为国庆添彩,希望更多人走进影院去观看。  

在文旅融合方面,文艺要为文旅融合提供很好的内容。很多朋友因为昆曲、评弹爱上了江南,因为川剧走进了宽窄巷子,因为《只有河南》《只有红楼梦》沉浸在了河南郑州、河北廊坊,因为看过《我的阿勒泰》,看过《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这台晚会,而奔赴了大美新疆。我们将继续提升文艺与旅游结合水平,让文艺为市场赋新、为产业赋能、为旅游赋美。同时,还要通过文艺积极推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前几天,中央芭蕾舞团完成了《红色娘子军》首演60周年纪念活动,60年来,这部名剧在国内外共演出了近5000场,走遍了五大洲,引起了广泛共鸣,获得了海内外观众高度评价。近期深圳歌舞剧院武术题材的《咏春》,也在海外做了精彩上演,引发了很多观众跨国欣赏。  

下一步,我们也将推动更多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走出国门,向世界讲述中国人的故事和情感,讲好人类共同的命运与奋斗。最近,很多年轻朋友因为《新龙门客栈》,特别是当中女小生的精彩表演而爱上了越剧,反映出大家对文艺新人新作的期待。我们会搭建更大的平台为更多优秀、勤奋的新人提供亮相舞台,为更多创新的、小而美的作品开辟精彩平台,让我们的文艺舞台百家常新、百花常艳。谢谢。  

图片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两年各地“文旅热”持续升温,涌现出一批网红城市、热门景区、新型项目。请问在促进文旅消费、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文旅部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  

图片

△缪沐阳(徐想 摄)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 缪沐阳:  

谢谢你的提问。正如刚才张政副部长所讲的,文旅热现在已经成为常态,当前文旅市场人潮涌动,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文旅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重要的幸福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导扩大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当前文旅产业发展的形势,我们即将出台一系列促进文旅消费、推动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是实施新型业态提升计划。我们将加快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邮轮游艇、房车露营等文旅新业态,推广“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等特色模式,继续打造像“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我的阿勒泰带火新疆游”等现象级案例。  

二是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计划。鼓励各地推出文旅消费惠民举措,开展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以“欢度国庆佳节 畅游锦绣山河”为主题,组织各地围绕壮美山河、历史文化、大国重器、时代风采等,将陆续举办超过3600项约2.4万场次活动,各地将发放5亿元文旅消费券等消费补贴,开展“旅游中国 美好生活”主题推广活动,把实惠便利和欢乐送到广大老百姓的身边。  

三是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建设一批文旅科技创新平台,推动5G、AR/VR、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在文旅行业转化应用,打造更多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数字化体验的新场景。比如很多朋友肯定都体验过的上海的《消逝的法老》《风起洛阳》、河南的《重返侏罗纪》等等。  

四是开展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设备更新工作。对使用多年、性能落后、安全性不足的文旅设备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进行更新换代,更新一批安全性高、稳定性强、体验感好的观光车辆、索道缆车、游乐设施、演艺设备、智慧文旅装备等。  

五是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工程。研究推出一批文化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好的旅游风景道,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六是办好乡村创意生活季。创新开展乡村音乐会、艺术嘉年华、创意集市等活动,为大家体验乡风乡情提供更多选择,比如目前正在四川成都彭州举办的白鹿·中法古典音乐艺术季,吸引了大量热爱音乐的朋友。  

七是创新推出一批旅游专列。与国家铁路集团合作,在今年已经开行1430列旅游专列的基础上,将继续推动增开330列新的旅游专列,这里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龙江号”“熊猫专列”“呼伦贝尔号”等特色旅游列车。  

八是优化过境免签政策。联合相关部门持续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稳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提高入境旅游的服务便利化水平,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总之,我们将努力营造暖心、舒心、放心的消费环境,不断推动文旅产品和业态迭代升级,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让大家乘兴而行、尽兴而归。  

谢谢。  

图片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科技日报记者:

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引擎作用。请问文化和旅游部将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更好支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谢谢。  

张政: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非常感谢您提出这个问题。新时代以来,新技术正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当然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好的体验方式、体验选择。新技术怎么样才能更好赋能文化和旅游?我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是聚焦优质产品供给。运用智能技术辅助创作生产,推动舞美、灯光、音响、观演互动等集成技术及装备攻关,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展演展播、云演艺、云剧场等丰富多样的新业态。从数字艺术展览到舞台上的全息投影演出,从主题街区“长安十二时辰”到沉浸式全感剧场“风起洛阳”,数字呈现、虚实结合等技术,让观众感受更亲切、体验更逼真。  

二是聚焦公共服务品质升级。积极引导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加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从智慧图书馆、博物馆到智慧景区、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大型主题乐园,智慧元素越来越多出现在文旅场景中。如今,线上阅读图书、观看文艺演出、看展览、听讲座、学才艺已经成为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常态。在更多的旅游场所,游客能够享受到无感入园、智能导览、沉浸体验等更便捷、更多彩、更炫酷的服务。  

三是聚焦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将新技术用于陶瓷、刺绣、灯会、书画非遗项目,使传统非遗焕发时代光彩。文化遗产以全新方式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吸引了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主动关注和传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新活力。《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360度还原大典原貌,把国之瑰宝变成一本3D立体动画书,用背景动画与音效展现曲折历史,读者可以在线上零距离欣赏传统纸张的精美工艺、馆阁体书法的细腻笔触,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四是聚焦市场监管监测。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智能筛查和精准识别,保障公众文化和旅游权益。大力推动行业装备技术提升,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让文旅设施更舒适,让文旅场所更安全,让文旅市场更有序。同时,通过系列标准促进演出场所、舞台设备、旅游景区、游乐设施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提供安全放心的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项目培育,加快推动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应用,积极支持围绕数字文化服务场景、文化和旅游融合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支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谢谢。

图片

△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北京青年报记者:  

当下年轻人越来越关注非遗,也越来越喜爱非遗,请问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另外,文旅部就推进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推动非遗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有什么举措?谢谢。 

张政:

这个问题很精准。非遗和年轻人现在密切关联。这个问题请陈彬斌司长回答。 

图片

△陈彬斌(徐想 摄)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 陈彬斌:

感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现在“非遗”越来越热。怎么解读这种现象呢?我们首先分享一组数据,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国家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非遗名录体系,一共认定了10万余项非遗代表项目、9万余名代表性传承人,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我国31个省区市都出台了非遗保护条例。非遗正在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三个方面值得大家关注。  

第一,我们持续推动非遗和日常生活更加紧密的连接。今年春节网上有一个热议的话题,叫做“过年的仪式感是非遗给的”,春节期间全国共举办非遗活动4.54万场,这个热度从春节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像淄博烧烤到天水的麻辣烫,从广西的螺蛳粉到福建的沙县小吃,舌尖上的非遗充实了大家的胃,也温暖了大家的心。除了美食以外,“跟着非遗去旅游”,刚才缪沐阳司长讲到了好几个跟着去旅游,其实“跟着非遗去旅游”也是这几年旅游的一个新常态,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新潜力。比如去秦淮看灯会、去泉州簪花围、去歙县耍鱼灯,这些已经被很多年轻人列入旅行目的地清单。《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播放的时候,触达的观众达到7.1亿人次,全网覆盖用户超过80亿人次。  

“非遗”除了好看好吃、融入生活以外,还能实实在在的服务社会发展,惠及民生。我们在全国60%以上的县,也就是1721个县设立了9100多个非遗工坊,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比如像湖南湘西州依托苗绣实施了“让妈妈回家”公益行动,其中有一个工坊叫七绣坊,七绣坊一个非遗工坊就为近2000名农村妇女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她们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的朴素理想。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在全国832个脱贫县中,150多个县的茶叶是主导产业之一,茶产业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累计带动了26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非遗还值得关注的第三点是它的年轻态。非遗虽然是文化遗产,但现在越来越多被年轻人所接受,比如说大家熟悉的太极拳、八段锦等,被很多年轻人作为养生秘笈。今年特别火爆的《黑神话:悟空》,出场的陕北说书,2分钟获得千万观看量。越来越多年轻传承人进入到直播间,我们统计,现在全国国家级非遗1557个项目,超过了99%以上的项目都有了比较稳定的新媒体账号和内容。非遗的年轻态,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非遗还和时尚相连接,像香云纱、藤编、绒花等国家级的非遗和国际品牌联手,这几天以海南黎锦为创作主题的时装秀还登上了巴黎时装周。  

国庆即将到来,各地将举办好吃、好玩、好体验的非遗主题活动。像中国非遗馆、浙江非遗馆、广东非遗馆都为大家准备好了非遗展演、美食集市、研学体验。天津将举办京津冀非遗联展,打造社火巡演、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山西将组织百名面食技艺非遗传承人共同制作一根面,现场展示传统面食技艺,免费供游客品尝,欢迎大家国庆期间参与我们的非遗活动。谢谢。 

图片

△极目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极目新闻记者: 

近年来,文旅市场可谓是“热力十足”。但我们也注意到,文旅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违规等问题。请问在推动文旅市场平稳安全、有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张政:

这个问题请明文军司长回答。  

明文军: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文旅市场十分火热,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发展过程中,的确像你说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一些安全隐患、不合理低价游、黄牛倒票等乱象。我们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和关注。工作上,我们遵循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着力把“让出游更安全、让市场更有序、让办事更便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时时刻刻把“让出游更安全”放在首位。我们不断健全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节假日、汛期、暑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时段,一方面专门部署行业安全工作,督促行业加强安全防范。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发布出游提示,提升游客安全意识。有些提示很细,比如我们会同公安、交通等部门规范旅游客运安全带的使用,保障游客生命安全是我们最关心的事儿。同时,我们会同气象部门开展旅游气象预警,今年暑期向22.2万个旅游团体发送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共83.3万次,保障了团队出行安全。  

时时刻刻把“让市场更有序”抓在手上。为了解决“黄牛倒票”问题,我们会同公安部门加强治理,实行大型演出活动实名购票、实名入场,将大型演出活动对外公开销售门票比例由原来的70%提高到85%,增加门票供给。同时,严查倒卖炒作票证信息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了解决“不合理低价游、无证从事旅行社业务”的问题,持续开展系列专项整治,今年以来清理违规网络招徕信息4万多条,查处案件2200多起,公开通报典型案例,震慑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指导督促各地加强失信主体认定,把失信企业和个人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实施更精准的监管,让失信者付出应有代价。  

更重要的是时时刻刻把“让办事更便利”放在心上。我们开发了“文旅市场通”APP,政务服务更加便利,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以随时随地提交申请、查看进度。为了提高群众满意度,我们还持续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公布“事项清单”,明确“自由裁量”标准,指导推进“无事不扰”“首违不罚”“简案快办”等措施和办法,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明天就是国庆假期了,借今天这个机会,也请各位媒体朋友跟我们一起提醒广大游客,合理安排行程,增强安全意识,谨慎选择明显低于成本的低价旅游产品,慎重参与高风险项目,不前往未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谢谢。

图片

△海报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海报新闻记者:

现在,各地热门景区人气值拉满,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电影去旅行、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老百姓出行的新选择。请问,在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方面还有哪些举措?谢谢。  

缪沐阳:

刚才张政副部长、明文军司长、陈彬斌司长介绍了一场秀、一首歌、一出戏、一款非遗产品,现在都成为说走就走的理由,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这就得出一个结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从立足于人民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需求,文化和旅游部近年来围绕这些方面做了系列工作。  

一是打造优质景区景点,二是打造跨区域旅游产品,三是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打造优质景区景点方面,我们在扩大A级景区、红色旅游景点等观光产品的供给基础上,加大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休闲度假产品的培育力度,同时注重推出了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融合产品。截至目前,全国共有A级旅游景区1.57万家,其中,5A级景区339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处;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近900家,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85家;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700余家,其中,国家级164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9500余家,其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等8家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的“最佳旅游乡村”,数量居全球第一。此外,还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26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2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74家;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42个。  

在打造跨区域旅游产品的方面,我们推动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带等。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方面,我们打造了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推出了乡村旅游、大国重器、美食旅游、自驾游等路线。就在昨天,我们刚刚联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14条生态旅游路线,今天,我们推出了85条“人间有味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推动世界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推动高等级景区度假区建设,推出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打造更多跨区域的旅游产品,还将培育一批旅游名县。  

大家也都很关心,目前出游的一些难点堵点问题,比如预约难、入园难、支付难等。为解决“预约难”,我们要求常年不超过最高承载量的旅游景区不实行预约,确实需要实行预约的要积极指导景区科学设置并发布线上、线下购票预约渠道,简化预约程序、优化预约服务。为了解决“入园难”,我们要求旅游景区尽量减少个人信息采集,对于实施线上预约购票、凭证入园的景区,全面升级线上线下的身份识别系统,持续推进外国人永久居住证适配性改造和便利化利用工作。  

为了解决入境游客“支付难”问题,我们大力推进支付便利化工作,将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四类旅游场所列为重点场所,要求全面提供外卡刷卡、扫码支付、现金使用等多元化支付服务。目前,我们还在持续指导四大类重点旅游场所完善外籍人员证件和支付方式的预约验证,优化入境旅游支付环境,让入境游客能够“畅游中国”。  

同时,为了方便广大游客查询,我们在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布了全国各省(区、市)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等信息。  

在这里也拜托各位记者朋友,对文化和旅游部的官网中的旅游信息、旅游线路,进行广为宣传。  

谢谢。

图片

△台湾联合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台湾联合报记者:

就两岸人员往来,近日大陆已经宣布恢复福建居民赴马祖和金门的旅游签注申请,按照文旅部之前的说法,要等到平潭到台湾的海上客运直航恢复后才会开放福建居民赴台湾本岛团体旅游。所以,请问一下目前的推动进度如何?下一步规划又怎么样?谢谢。 

张政:

谢谢您的提问。据了解,现在已经有一些大陆居民前往马祖和金门旅游,也请您关注一下“十一”假期期间,估计会迎来一波赴马祖、金门的旅游高峰。我们希望大陆居民能够早日赴台湾本岛旅游,也希望台湾当局真正从两岸民众福祉出发,确保两岸旅游交流顺利进行。谢谢,祝您国庆愉快。  

寿小丽:

还有两位记者举手,最后两个问题。

图片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国日报记者:

近年来城乡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请问在丰富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方面,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张政:

这个问题请陈彬斌司长回答。

陈彬斌:

现在去文化场馆看演出、看展览、听讲座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热点,怎么应对这种需求,满足这样的期待,是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第一个方面,要让老百姓能够去文化场所更方便,享受更多服务。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很多城市除了传统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设施以外,又多了很多新面孔,叫做“城市书房”、“文化驿站”,这些新型文化空间散布在社区周边,房子不大但内容丰富,方便老百姓到里面看书,看小型展览和演出。这些小而美的空间,增长速度非常快。今年8月底的数据是3.88万个,比去年增长5000个。除了开放更多设施以外,我们还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延时、错时开放。疫情之后,国家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夏天延长到晚上9点,冬天到晚上8点。这几天大家注意到,为了迎接国庆长假众多的游客,上海、南京、西安、广州的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都开展了延时服务。服务的内容也在不断提升,这两年来大家可以在网上看到,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出现了市民艺术夜校,由公共文化机构开办,曾经出现了65万市民在线抢9000余个市民夜校名额的现象,这也反映了,到夜校学习艺术去“充电”,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第二个方面,立足老百姓需求,让乡村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现在,老百姓参加文化活动不光是听、看,更多地是想自己唱、自己跳,成为主角、站C位。所以,这几年我们持续推动广场舞、合唱、“村晚”等活动。今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为“村晚”点赞,使“村晚”从“小盆景”变成了“百花园”,仅仅2024年春节就开展了2.35万场,近亿人参加,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这些活动都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队开展的,到今年注册的团队数量有46万个,还有很多没有注册,这些文艺团体成为我们身边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今年还将举办全国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百团汇演”,带动千团联动、万团参与。  

第三个方面,通过各种文化惠民工程把优质资源送到基层。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最大问题就是比较缺乏艺术人才。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推动向基层选派专业文化干部、文化工作者18.7万人,为基层文化单位培养1.65万人。我们还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服务,比如,要求全国县级以上图书馆开展盲人读者服务,现在全国图书馆盲人阅览坐席超过3.5万个,盲文图书藏量超过150万册。为方便盲人读者,图书馆和相关部门一起合作,把盲文书籍送到盲人家里,组织开展为盲人讲电影、为孤独症孩子提供干预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就是让社会的每个人都感受到温暖。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让更多的文化场所向群众开放,把更多的文化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谢谢。  

寿小丽:

最后一个问题。

图片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凤凰卫视记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流行起了中国的“春节热”和“中秋热”,近期一批促进中外人员往来的便利化政策出台,内地的入境游市场也持续升温。请问文化和旅游部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张政:

谢谢你的问题,我来回答。文化和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我们认真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大力推动“走出去”和“请进来”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比如,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深化中外文化交流。持续发掘中华文化典型符号价值内涵,推动交流合作走深走实。2024年“欢乐春节”在全球1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近500场形式多样的线下线上活动,“中国红”点亮各国地标,受众近4000万人次。我们相继推出了欢乐春节吉祥物“吉祥兔”“吉祥龙”,广受各国民众的欢迎。围绕戏曲、茶艺、诗歌、美食、网文、游戏、中式生活方式等中华文化符号,在全球联动举办“茶和天下”·雅集等活动,推动相关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比如,努力提升便利化水平,推动入境游加快发展。今年,入境旅游快速恢复发展,1-7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文化和旅游部全面研究全国31个省(区、市),特别是76个重点旅游城市发展入境游面临的问题,以主要口岸城市为枢纽,连通节点城市,打造入境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各省(区、市)区域联动,通过点、线、面相结合,逐个打通入境游发展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我们联合相关部委持续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推进国际航班加速恢复,改善支付便利化水平,提升入境旅游综合服务质量,推动中国旅游的国际热度不断地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球文明倡议为引领,不断加强政府间文化和旅游合作机制建设,打造高质量品牌活动,加强产业国际合作,加快发展入境旅游,持续扩大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谢谢。

寿小丽:

谢谢张政副部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国庆快乐!  

张政:

国庆节快乐!谢谢!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文化产业评论
+关注
已关注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