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建设和美乡村!2023年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举措盘点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3-12-14 09:58
巅峰智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农文旅新业态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文化和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下,农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方向,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守护好中华文脉的有力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作为文旅从业者而言,了解农文旅相关政策、明确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则至关重要。

全国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提质升级,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设实施一批乡村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为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在探寻、走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更是举措多多。

01

高位推进,规划先行

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工作。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是国家文旅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与众多相关部门,所推出的重大计划。

随后,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2022年—2025年,遴选两批试点县(市、区)共计100个左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

5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引发《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2023年至2025年,每年培养支持500名左右的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各省级文化和旅游、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培养支持一定数量的省级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7月,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国银行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中国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加大信贷投放”“推进产品创新”“开展综合服务”等方面,加大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

同时,各地也纷纷出台文件、编制规划、健全机制,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全省上下“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强调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动旅游富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统筹协调。印发并实施了《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2022—2025年)》《广西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规划》等,在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升级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山东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揽子政策文件,编制实施《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年)》,建立全省乡村旅游联络员工作制度,构建起系统完备的政策保障体系。

随着这几年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人才、资金、项目、消费等要素持续向乡村流动,乡村文旅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日渐培育壮大。

图片

02

提升品质,以品牌培树

推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全力打造乡村文旅品牌,持续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引导乡村文旅特色化、品质化发展。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开展并确定了首批63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是中国乡村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从全面脱贫到全面振兴,发展任务不同,发展路径也不同,在新的阶段,文化产业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带动性、辐射性意义。

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建设工作,先后推出共11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1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经各地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公布100个县(市、区、旗)为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和256个村落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广可复制的路径模式,引领带动同类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遴选推荐浙江省余村和安徽省西递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着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先后推出300条“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展《山水间的家》《正大综艺》等大型乡村旅游节目录制,因时应势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推广,丰富产品供给。山西省依托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地域文化等,发展多种类型乡村旅游产品,推出乡村民宿、农业特色小镇、农耕园、文化博物馆等业态,开辟农村产业发展新途径。

品牌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标志,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品牌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才是提高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长久之举。

图片

03

共享经验,加大文旅赋能

乡村振兴新模式总结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多次开展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遴选、组织专项经验交流活动分享好经验、好做法,通过适当方式加强宣传推广,不断发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头雁”作用,为各地提供了参考借鉴经验。

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全国开展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征集,按照文化创意类、文化演出类、工艺美术类、数字产业类、文旅融合类、创新发展类和其他类型等7个类别遴选典型案例146个,并发挥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作用,积极开展推介活动。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启动开展第二批典型案例征集,传承弘扬优秀农耕文化。

今年6月,文旅部首次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经验,将促进各地不断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升级版”和“最优解”。

会上,胡和平表示要着眼焕新乡村风貌,更好发挥文化建设培根铸魂作用,把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要着眼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办好乡村文化文艺活动,创作推出一批乡村振兴题材优秀作品。要着眼培育发展动能,发挥文化赋能优势和旅游带动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着眼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好利用好农业遗迹、传统村落等乡村文化遗产资源,提升农村非遗保护传承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支持举措,做好宣传引导,确保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为充分发挥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浙江省深入调研梳理,总结提炼了6条典型经验做法,并发布《浙江文化和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的通知》,为各地提供有益借鉴。

湖南文旅创新打造红色演绎、非遗破圈、湘村雅居、地标活化等八大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靓丽风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编写完成《广西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总结广西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和经验,统筹谋划未来发展,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图片

从全国各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以及措施来看,促进乡村的文旅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众多实践证明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可以通过文化重构、旅游开发、城乡互动的方式和资源、产业、功能的路径,在要素增值、结构优化、功能升级机制中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

首先,从资源路径来看,文旅融合通过文化挖掘、重构与再现的方式推动乡村各要素资源实现价值增值。2023年,巅峰智业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落地多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持续建设运营“广东灯舞连平乡村振兴示范带”,举办多场露营音乐集市嘉年华,吸引游客上万人,成为广东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在长城奖·文旅好品牌评选中还荣获“美好中国 幸福旅程”县域品牌塑造与传播案例优秀奖;持续规划建设运营“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举办农文旅招商推介会,促进14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金额约5.03亿元;投资运营的“东江画廊自然里营地”出场即网红,引领打卡热潮。广东阳东山海渔韵、广东阳西中国蚝乡等多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其次,从产业路径来看,文旅融合通过旅游产业开发与再利用的方式助推乡村各产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结构优化调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改变以往乡村单一粗放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产业融合中编织良序的乡村结构网络。这一年,由巅峰智业从乡村振兴示范总体规划、落地建设、运营指导全过程服务的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世界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佤酒庄建设项目,依托闲置酒厂资源和现有的特色山水格局,打造沧源首个以酒文化体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示范地。编制的北京《昌平区昌金路农文旅融合提升策划》,充分发挥“昌平草莓”“昌平苹果”两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优势,打造出创新标杆,构建了区域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

最后,从功能路径来看,文旅融合通过加速城乡互动的方式将文旅产业功能同乡村原有的农业生产与生活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功能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发展。在生产生活功能方面,文旅融合是以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满足市民的休闲生态旅游需要为出发点,着力打造高品质的文旅产品和良性的人居环境,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生活功能向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生态保育、人才培养、社会保障等多功能转型。在社会治理功能方面,文旅融合发展打破了乡村的封闭性,使乡村发展主体更加多元化,有助于拓宽村民自治组织在资源配置上的权限,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创新发展。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