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与沉浸式体验“焕活”古村新韵,推动乡村文旅新发展
近些年,国家大力提倡助力古村落发展。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文旅融合助力古村落发展成为热门研究话题,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现状,多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一大趋势,创新文旅融合新形式也成为当今推动古村落振兴的重要一步。
古村落文旅融合以及沉浸式体验的打造,将文旅产业与科学技术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不断催生古村落新模式、新业态。
古村落优秀发展案例
01
鹤山龙口:传承鲜卑古韵的霄南村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龙口镇的霄南村,建村已有750余年,是远近闻名的鲜卑古村落。
近年来,霄南村依托自身的生态底色、人文底蕴和产业基础,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产业兴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和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走进霄南村,抬眼可见碧水环绕,与青砖砌筑的古城墙相映成趣,村内道路宽敞,环境干净整洁,以游牧射猎为特征的鲜卑文化,以及响誉国内外的凉茶文化随处可见。
(图片来源:文旅鹤山)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霄南村充分利用独特的鲜卑文化,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在这里既能看到古朴典雅的风貌,也能感受现代文明的气息,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此外,霄南村充分利用鲜卑文化,在村内设置了多处游牧主题墙画。2024年以来,霄南鲜卑古村落文化馆再次升级改造,设有丹心馆、村史馆、鲜卑馆3个展馆和研学活动室等,全方位展示霄南村的鲜卑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图片来源:鹤山政府网)
霄南村中保留着源氏宗祠和村史民俗文化馆,诉说着源氏的历史。霄南村曾以“坚城乡”为名,仿照祖先在青海西宁所建南凉国都城而建,四周有护城墙、护城河、烽火台和炮楼,迎龙闸是村中与外界的通道,村子宛如一个独立王国。作为鲜卑后裔,霄南源氏与当地人融合,保留了鲜卑族的豪迈与旷达,饮食上喜食牛肉,形成了当地特色的牛肉美食,龙口牛肉更是入选了鹤山市和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外,霄南村还有源于鲜卑游牧时期的“火供”中秋祭祀等传统民俗流传。
(图片来源:鹤山政府网)
02
中山沙溪:助推侨乡文化出圈的圣狮村
圣狮村建村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这里古迹遍布,凤舞盛行,侨胞众多。自晚清以来,旅居海外华侨纷纷携资返乡,建起一栋栋中西合璧的侨房,被形象地称为“西装屋”。走进古迹遍布的广东中山沙溪镇圣狮村,坐落在惠来街的“阮家旧宅”“圣狮民俗馆”“圣狮村史展览馆”等楼馆内,数字化的“寻·展古村落”展厅吸引着八方来客,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图片来源:沉浸城市)
阮家旧宅楼高三层半,建于民国时期,由华侨捐资兴建,外立面融合欧洲古典石柱与岭南特色趟栊门,室内保存大量完好的灯影花、木雕屏风等工艺造品,是经典的岭南侨房建筑,也是当地近代重要史迹的代表性建筑。这栋大宅是圣狮村与海外侨胞的情感链接,蕴含着丰富的华侨文化,2015年以来,在圣狮村华侨、归侨的捐助下,阮家旧宅分期修缮,现为圣狮村华侨文化展览馆和圣狮“侨胞之家”。此外,通过精细化拍摄和建模,并对侨文化的相片、字画等作了数字化的修复而建成的“数字展厅”,吸引了许多海外侨胞的关注,他们不约而同来到这里,寻找祖辈足迹和家乡记忆。
(图片来源:隆镇狮乡)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沙溪四月八”民间艺术巡游活动时,很多海外侨胞捐资家乡,组团回乡参加表演。其中,观演圣狮凤舞是重头戏。圣狮凤舞诞生于明末清初,是圣狮村村民独创的一种图腾舞蹈。其表演动作呈现觅食、舔羽、展翅、开屏等栩栩如生形态,民间广为流传,被列入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来源:隆镇狮乡)
此外,相关团队借助机器扫描和高清图片拍摄等技术,对“非遗凤舞”的表演细节特征进行全方位记录,运用3D建模技术构建凤凰形象,设计开发出了凤舞的文创产品。他们正精心打造以凤舞为原型的“凤凤”IP和以游客身份出现的“昱昱”IP形象,通过这两个IP人物展开生动有趣的圣狮村研学故事线。
借助三维建模、VR全景、数字孪生等技术,圣狮村历史久远的文物建筑、民俗文化和侨乡文化得到精准记录和动态呈现。目前,实践队正设计运用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游客扫码即可“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圣狮侨乡文化遗产的魅力。数字化为圣狮古村落文化提供“云端备份”,可视化则通过文旅融合、线上展览等形式,推动侨乡文化遗产走向海外。
文旅融合视角下,古村落如何营造沉浸式体验?
01
构建古村落沉浸式文旅空间
空间意境营造。空间意境设计的核心是全面考虑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样空间才能井然有序展现出其独特的意境之美。
在古村落空间意境设计中,可以采用一些自然材料和植被,打造出具有原生态特色的园林景观,这样不仅能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宏和生机,还能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留和再现古村落的传统建筑、街巷布局等元素,使游客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社会场景中,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设计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古村落的特点,从而增强他们的沉浸感和体验的真实性,构建符合当地古村落文化特色的沉浸式文旅空间。
(图片来源:环球网)
合理规划功能分区,构建多维叙事空间。古村落沉浸式体验空间的设计要根据文化内容和目标受众,设置村落景点导览区、文化展示区、互动式学习区、休憩观景区、交互设计体验区等功能区。作为体验起点的导览区,运用数字技术设计数字导视牌、LED智慧数字导览系统等,为游客进行沉浸式体验做好情境铺垫。文化展示区对于历史遗迹可以利用技术展示数字艺术品、数字出版物等作品。互动学习区可以设置让用户在游戏和挑战中学习文化知识的互动项目如数字拼图、虚拟实验室、闯关游戏等。休憩观景区是古村落当中必不可少的空间,设计以舒适为主,让游客在此能得到充分放松。交互设计体验区是古村落沉浸式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游客获得沉浸式体验最直接的空间。
02
多感官参与体验设计
第一,视觉是最直接的感官体验,获取信息的速度是所有感官中相对较快的。在古村落中,通过巧妙的布后和设计营造出美丽而独特的景观,充分利用古村落的田园风光吸引游客的视觉注意力。此外,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灯光、投影等形式,在夜间打造出浪漫、神秘的夜景,进一步增强夜间游览的吸引力。
(图片来源:鹤山政府网)
第二,在人的感官中,最能吸引我们注意力的除了视觉之外,就是听觉。在古村落中,通过摄录等方式,将精准的语音导航、音频解读的文化之旅或舒放身心的冥想之旅带给游客。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介绍,让游客在参观古村落的时候,仿佛可以亲眼目睹。
第三,触觉设计是古村落沉浸式体验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触摸古青砖、木结构和石头巷子,游客可以亲身体验这些乡土材料的质地和历史痕迹。设计师还可通过以触控为主的互动装置与道具,带领游客获得更多乐趣体验如安装触摸展柜、触摸屏等设备,让游客对古村落文物、手工艺品等进行触摸、探秘,增强游客参与感。
03
古村落实时交互体验设计
交互体验下的心理沉浸。“沉浸”包含了生理沉浸和心理沉浸两个方面:生理沉浸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给体验者带来视、听、嗅.触、味等多感官刺激;心理沉浸是通过互动的方式,既具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又能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对参与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引导,从而对体验者的情绪进行感染。
在古村落沉浸式交互体验设计中,可以设计一系列互动装置和交互体验活动,使游客产生心理上的沉浸。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村落的历史场景中,身临其境地体验当地的历史,提升与现场的互动性,从而对古村落的文化、历史有更深的了解。
(图片来源:环球网)
生理沉浸与心理沉浸融合的实时交互体验。在当今的人工智能时代,体验是与时俱进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相互交融,最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交互体验。
在古村落中,通过数字传媒技术,创造出动态展现文化艺术作品的场景,让古村落中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穿越时空,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科技手段创新人机互动的方式,形成丰富多元的交互体验,让游客在体验中实现从参观者到创造者的身份转变,从而带来生理与心理双重沉浸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