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数字艺术展 | 穿越湾区:做大湾区的时空旅人
在艺术创作中,“时间”与“空间”是持续被关注的实践概念,通过作品对“时空”的塑造也一直是探索的方向。在物理学中,时间被视为一个基本维度,与空间一起构成了时空的基本结构,相对论中时间的流逝受到观察者的参考系的影响;从哲学角度来看,时间被看作是宇宙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时间的主观感受,它涉及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从文化社会角度来看,时间在社会和文化的不同空间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时间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感受,人们对时间的感知是对时间长度和速度的主观体验,这是一种抽象的感受,对时间的感知其实是可以在一个具象场域中完成真实沉浸的收录,“穿越”也可以不再是一个对时空的想象行为而是真实的感官互动带来的具象体验。
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开馆主推的八大展览中唯一一个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未来的触感,用数字艺术开启感官盛宴,将大湾区城市与文化用一个具象的时空呈现形态展演出来。
展览主海报
《穿越湾区》作为这一展览的第二篇章,便构建了一个具象的讲述粤港澳大湾区时间流转时空变迁的沉浸式场域,让观展观众驻足同时感受大湾区符号化的影像,感受不同地域在共通的时空各自变迁,相融又相离,当下连接未来。
《穿越湾区》
影像装置,尺寸可变
8 分钟,2024 年
艺术家:王绍强
设计指导:田博、王曼、梁海盈
内容视效制作团队:GeeksArt
多媒体总负责:覃万富
多媒体项目统筹:李嘉琪
多媒体空间设计:陈静柔
数字美术设计:叶辰璐、叶怀聪、刘巍
数字音乐设计:陈柏翰、田雅欣、许志铭
数字特效设计:邓键思、邓毅思
作品说明:
在时间的叙事中,城市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巨大画布,亦是现代人生活的舞台,每一个城市居民都是城市的主角。本作品将聚焦于城市建筑,试图深入城市的根脉,探讨现代人对城市的认知和对过去成长的回忆。广州西关的骑楼、地砖、窗花等代表性元素成为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城市景观的独特之处,更是对城市文化的一次深度解读,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城市建筑与文明的交融之美,拼贴化处理、覆盖、重叠、融合、解构.....浮动变化之中,视觉沉浸式地进入到时间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展演里。
作品《穿越湾区》西关骑楼、粤剧、港澳城市常见地砖等片段
通过城市为背景,展览将聚焦现代人在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交往为真实瞬间的放大,再从具体空间构成中放大城市细节,如城市文字、城市灯牌、城市地砖组合,通过这种微观的切入,展现出城市中丰富而多样的人文风情。将现代人带回到广州、香港、澳门这三座城市的不同年代,让时光机的指针在城市的历史长河中游走。这些生动的片段让观众如同时光旅人,亲身体验城市在不同年代的风貌和人文,感受时间在城市中的流转。
作品《穿越湾区》城市灯牌、人行横道、道路桥梁等片段截图
这个篇章创作围绕“穿越湾区”主题,聚焦于城市景观与区域文化,通过对代表性符号的提取、抽象和转化,呈现出一场令人陶醉的大湾区文化影像盛宴,以现代科技、编程等高科技手法,将城市景观的片段以动态影像的方式呈现,用一个沉浸式艺术空间,把观众拉进构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元素的场域,放大观众日常感官,在视觉听觉的交织中,从过去穿梭到未来,重新探寻大湾区当代文化和艺术中温情的人文关怀和记忆的城市发展轨迹,感知城市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为构建多元而富有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生态贡献更多的思考与力量。
展览现场照片:
图片来自于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