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舞台实景演出 《正定记忆》
舞台灯光设计师王喆,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系,参与并创作的多部作品获得奖项。主要案例: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井冈?分会场灯光设计,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山东分会场灯光设计,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西昌分会场灯光设计,大型实景秀《阿惹妞》创意、视觉、灯光总设计,首届石家庄旅游发展开幕大型实景秀《正定·记忆》灯光总设计等诸多知名案例。
《正定记忆》是展现正定文化“物华天宝”、“文脉流芳”、“家国情怀”、“梦想启程”的一个华美舞台。在长达四个多月的创意、策划、制作历程中,策划演出团队的所有成员焚膏继晷,为这场石家庄演出史上规模最大、参演人数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演出,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大幕渐启,史实的篇章一一翻阅。
震撼:1600多年前就有了这座城
当晚的演出在迎面的水幕中缓缓开启。3D文字打在幕上,辅以音效灯光,显得格外新颖大气。序章《天地一城》,追溯1600年前,工匠以生命筑城的智慧与豪迈……
一道光投射在舞台上,眼前是刚出地基的工地,远方有人推土,有人搬石。“垒城墙呐,高万丈呐;城墙宽呐,保民安呐……”在节奏坚实的《打夯歌》中,整个工地热火朝天。滹沱河上,一根巨大的木梁,顺着河流漂来。众人齐心协力,合力将大梁高高立起。东晋土筑,北周石砌,唐代扩建,明朝改为砖城,周长24华里,历经风雨的古城墙,见证着正定的岁月沧桑,美丽辉煌……
磅礴:正定之美 美在建筑
巨大的水幕再次转换场景。滹沱河边,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走进了正定,观众的目光也跟随他的脚步,一起游览起这座古城。“正定之美,美在建筑”。一代代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四方文明的浸润交织,让它形成了“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这一建筑史上的奇观;“九朝一脉,从无断代”,更让它的美延绵而丰富。
在第一章《物华天宝》中,观众看到了正定巧夺天工的建筑之美。在演出中,整个城墙呈现出一幅绝美的壁画,突然壁画中的飞天仙子都开始轻轻舞动,虚实结合之间,整个舞台宛若仙境。
这时,灯光突然聚焦在城楼之上,“倒坐观音”从天空中飘然而至,在观众的惊呼与掌声中飞向舞台。之后,城墙上隆兴寺中的倒坐观音像赫然呈现,观众都被这一立体影像深深震撼,现场惊叹声连连,掌声更是经久不息。
澎湃:正定之美 美在文脉深厚
第二章《文脉流芳》在元杂剧的背景下,为观众展示了正定市井的繁荣,民风的绮丽。
今天我们看到的《窦娥冤》《墙头马上》《救风尘》《赵氏孤儿》等,全都来源于元杂剧。
石家庄境内的丝弦、河北梆子、评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一一登场。《空印盒》《花为媒》《大登殿》等名家名段异彩纷呈。而通过这一章的呈现,观众除了体会正定的文化之外,更深刻感受到整个石家庄文化、河北文化的澎湃、壮美。
激荡:正定之美 美在精神
第三章《家国情怀》以英雄为主题,很多英雄人物是因为家国情怀从正定走出去。范仲淹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流传千古;南越王赵佗带去北方先进的耕种技术,促进了南方部落的文明发展。
而当晚,一代名将赵子龙更是英姿勃发,一身银甲,犹如天神一般从天而降,落在巨型战鼓之上,一时鼓声齐鸣、震撼人心,也把演出推向高潮。
鼓舞:承继千年 梦想起航
第四章《梦想起航》的视角逐渐转回现代,观众看到了石家庄的青山绿水,看到了荣国府、正定古城复建的阳和楼,看到西柏坡、母亲河滹沱河,看到两岸现代农业、新兴产业,整个石家庄都在华丽转身,迎接辉煌的未来。
而在尾声《鼓舞天地》中,威武雄壮的常山战鼓再次敲响。常山战鼓非遗传承人、64岁的张书社带领百人鼓阵,把战鼓敲得威风凛凛、声威赫赫,在隆隆鼓声中寄予着对中国梦的憧憬,对祖国富强的祝福。
团队:顶级团队协力打造视听盛宴
《正定记忆》是石家庄有史以来演出规模最大、参演人数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场大型实景演出。演出台前幕后的演职人员大约1280多人,直接参与演出的800多人。
此次实景演出汇聚了国内顶级的艺术班底。其中,舞台美术、威亚、水幕设施的设计、安装公司参与过北京奥运会演出;灯光、音响设备安装公司参与过杭州G20峰会演出;中央电视台服装道具团队进行服装道具设计制作;承办过朱日和阅兵看台搭建任务的一家公司进行看台设计、制作和安装。
技术:1000吨钢材重现古城风貌
据了解《正定记忆》演出现场按照1:1比例重现了正定古城的风貌,整个演出现场搭建大约需要1000吨钢材。这座“重建”的古城楼高27米,古城前的舞台宽58米、纵深46米。城前的“护城河”长144米、宽8米。水中也暗藏“玄机”,演出每个章节中间,水幕设备就会开启,喷出宽50米、高18米的水幕,水幕上会投影出这一章演出的主旨。
演出中运用的3D立体影像技术“潘多拉”,是世界最先进的立体影像呈现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