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艺术的碰撞!探索人工智能与艺术的奇妙结合!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艺术创意领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的出现,让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艺术创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创意和表现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经典案例。
01
韩国:AI打造的光合作用雕塑
创作者:ecoLogicStudio
2023年3月18日至5月,ecoLogicStudio 的展览《Habitat One: Sustainable Shelter》在韩国首尔现代汽车工作室展出。
△首尔城市景观的人工智能变化
展览提出了一种新型“庇护所”的概念,旨在为新一代居民(同时也将是第一代生活在碳中和社会的人)提供可持续的住房解决方案。大型生物装置、 AI 生成装置和城市生物实验室,共同表达了现代汽车对碳中和城市建筑的愿景。
主展区的中心是《Tree One》,这是一座由人工智能设计和生物数字生长的活性碳捕获雕塑。该雕塑将碳分子重新代谢并储存到它的树干和树冠中,同时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
在首尔现代汽车工作室展出的《Tree One》集成了40个玻璃光生物反应器,容纳了500升活的蓝藻培养物。这些生物反应器可以捕获多达12棵大树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森林。
《Tree One》的主要结构是由算法设计的,该算法对树系统的识别与列的体系结构逻辑协商。《Tree One》树干完全由藻类生物聚合物制成,其强度主要来源于受实际树木纤维树干启发的独特褶皱形态。它的制造是通过一种开创性的机器人3D打印工艺实现的。纤维系统以数百根细遮阳树枝的形式在大型3D打印雨棚中继续存在,这些树枝盘旋在画廊地板上方,靠近夹层画廊。
40个光生物反应器是《Tree One》根系的物理延伸,基于叶序模式进行定位。这些生成的迭代连接到树一的根,遵循最短路径查找算法。
△生物反应器分布的迭代作为《Tree One》生根系统的延伸
02
美国:数据实时可视化打造「链式超维空间」
创作团队:Red Paper Heart & Whatever Co
在2022年3月11日至20日SXSW(South by Southwest)活动上,Red Paper Heart 团队与 Whatever Co 的员工合作,利用数字体验《The Ledger》,探索了区块链背后的动态视觉语言。《The Ledger》是一个无限的、身临其境的房间,以区块链数据的实时可视化为特色。
《The Ledger》的概念开始和结束于数据的海洋,观众最初认为的噪音,最终变成了令人敬畏的信息财富。
通过梳理 Polygon API 的数据,Red Paper Heart 团队确定了要测量和显示的相关信息。交易(TRANSACTIONS)是区块链上最直接的活动,每天每秒钟都会发生。交易就像构成区块链海滩的沙粒。
为了 SXSW,团队对 POAP 等事件(EVENTS)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搜集。出席证明协议可以显示人们何时登记参加活动,这是人类存在的标志。
最后,团队查看了 SXSW 运行期间铸造和销售的 NFT,以及相关艺术家的公开照片。最终,所有这些数据将每小时被拉入一个数据池,以便在可视化中显示。
03
中国:用AI在上海生成一片“光之海”
创作者:刘佳玉
艺术家刘佳玉最近收到上海Cc基金会&艺术中心的邀请,带来了她的全新艺术实践《激流引力》,作品名是艺术家与ChatGPT讨论后生成的,另外由AIGC生成作品的视觉系统。她将数据编程技术的理性与东方式的柔美诗意相结合,在虚拟场域中进行自然的重塑和探索。
△通过AIGC生成的视觉系统
她通过对221条LED进行编程,呈现出24小时内的日月光变化,整个15米长的灯光装置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影像“显示屏”,当作品开启,仿佛在城市空间内照亮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
04
中国:人工智能生成艺术“无限极”
创作者:陈天禅
在美国纽约州的展览“Apex: Beyond the limitless”中,来自中国的艺术家陈天禅的作品《无限极》通过连绵不断地空间镜头展现了宇宙的浩渺与世界的万千景象。
事物的大与小、简与繁都是相对的。我们从任何一个极点延伸去想都很难穷尽其尽头。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沙。在现实中,当我们在加州海滩上沐浴着温暖阳光时,我们身边的一颗砂粒中也许就是另一个世界和宇宙。
05
中国:以 AI 作画,生长的 GUCCI 幻境空间
创作者:Random Studio
GUCCI 委托 Random Studio 为中国成都一家旗舰店进行室内设计。
从商店的古典建筑、GUCCI 品牌家乡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传统以及成都本身的自然特征中汲取灵感,巨大的生成景观探索并扩展了屏幕作为建筑材料的使用。
巨幅数字壁画横跨33个大型LED屏幕,装饰着这家位于四川省的三层楼高的商店的墙壁,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层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不断变化的幻想景观。
装置完美地反映了 GUCCI 的精髓,沉浸在丰富的历史中,但始终面向未来。
影像在早上、下午和晚上循环播放,曾经静态的建筑变成了身临其境的、生动的空间,随着你访问时间的不同,它总是会有所不同。
生动的数字壁画为游客提供持久的体验,无论他们何时进入,每个转瞬即逝的瞬间都像真实的景观一样充满细节。
Random Studio 与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Midtravel、Stable Diffusion和Dall E2)合作创作的壁画融合了中国芙蓉、佛罗伦萨建筑和自然蜉蝣的图像,探讨了一种不同的数字美学:一种超越现在的美学,涵盖了过去、传统、地方和文化的接触点以及绘画风格。
人工智能将生成静态图像和动画,然后团队手动制作动画,并与其他传统动画元素结合。
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完善 AI,在研究、建筑图纸和策展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改进,以确保它的准确性。这种生成环境中微调了人类艺术控制和随机性之间的平衡。
06
印度: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变异校车”
创作者:Shail Patel
这是一款全新的校车艺术设计,由印度裔建筑师Shail Patel概念化创作,他采用了人工智能设计工具Midjourney进行设计。这款校车系列名为“变异校车”,通过将艺术、技术和创新元素融入设计,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交通和学习体验。校车是充气式多层车辆,行驶在闪烁着霓虹灯的城市街道上,学生们在校车上也可以进行学习。
Shail Patel运用最新算法创建了引人注目的校车结构,将艺术视野和功能性融为一体。这款校车设计超越了传统校车的形式,通过其动态的垂直形式,既呼应又增强了城市的建筑景观。这种梦幻般的融合将教育、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融为一体,让人们可以在未来的城市环境中尽情学习和探索。这是一项创意十足的艺术设计,展现了人工智能和建筑设计的巧妙结合,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城市环境。
07
美国:AI打造的数字生物乐园
创作者:Marpi
“New Nature(新自然)”是利用AI人工智能打造的一个数字生物乐园,由旧金山艺术家Marpi创作,在这个数字乐园里有各种奇形怪状的“水生物”,这些“水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不同的变幻,并且还可以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置身其中,仿佛身处一个由“外星生物组成的海底世界”。
Marpi 出生于波兰,目前居住于洛杉矶。热衷于利用科技和艺术探索自然,一颗行星、一株植物、一条鱼、一座山峰,这些事物各自构成一件作品,又共同构成了Marpi的创作世界。除开新媒体艺术家的身份,Marpi还担任着洛杉矶知名数字艺术机构OBSCURA的技术总监一职。这间机构致力于运用新技术创造独一无二的沉浸式体验,突破科技与人类的沟通边界,它的合作伙伴名单中不乏Google、Nasa、Apple、Nike等具有前沿意识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