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赵沛:设计需要更务实 行业需要更理性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1-01-28 17:41
城市光网

  近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城市大型会议活动陆续举办,夜间经济爆发式增长等,无一不催生照明市场快速成长。但眼下,在行业空前发展后,双刃剑效果也逐渐显现:一方面是照明项目批量化涌现,商业导向性较为明显,造成同质化的加剧和泛滥;另一方面是行业正以粗放和忽略环境代价的建设方式发展,无法可持续。此时,静下心来,理性研判市场,深入了解行业,找准发展定位,或许是最好的时机。

1.jpg

赵沛

  夜游文创灯光研究院专家顾问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院照明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院照明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赵沛,历经规划、建筑与照明设计等专业教育的打磨,沉浸照明设计领域18年,不仅对光与空间有着独特的感悟,曾多次参与或主持光文化活动,有着太多大中型城市夜景照明项目的评审评标经验,更凭籍这番资历亲身见证了中国照明业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对行业发展有着切身感受、深入研究与独特观点。

  今天我们有幸与他对话,听听他分享多年来毅然坚持的“追光”之路,讲述对当下及未来照明行业发展的分析、研判与解读。

  对照明设计的独特感悟:

  照明设计回应本质需求才有意义

  同时在创想效果之后,保证落地更加重要

  Q1:您认为“照明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 赵沛:在我看来,“照明设计”能够回应真实需求才有意义。因为无论室内空间、户外景观还是其他领域的灯光,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照明需求,但目前的某些照明设计往往流于表面,为了照亮而“照亮”,缺乏朴实的基本出发点。

  Q2:从业多年,设计理念与手法发生过转变吗?

  | 赵沛:多年来在实践当中收获了很多经验教训,有所转变是必然的。首先在观念上,早期更为注重所谓的“创意”,现在则更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此外,设计手法也正从“堆砌”和“炫技”转向平实与内敛。我认为照明设计需要更务实。其一,大多的设计其实不需要发挥太多主观创意;其二,设计效果需要强有力的保证而得到落实;不能落地及落地之后达不到预想效果的创意是无用功。

浦江东岸贯通1.jpg

浦江东岸贯通2.jpg

浦江东岸贯通

  Q3:您参与主导过的照明项目有很多,是否有哪些让您记忆深刻或有特别意义?

  | 赵沛: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多,首先最早有学生时代参与的“贵阳花溪公园夜景规划”,这是跟随导师马剑第一次完整而深入地接触的照明项目,其中意义不言而喻;然后有奥运会北京南堂的泛光照明,这是和北京维特佳的江波老师合作的项目,大量的实验论证工作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受益匪浅,后来还获得了“中照奖”一等奖;再者,近几年也有很多项目让我感触良多,收获和体会都非常有趣。

  例如,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与静安久光改造这两个景观照明项目,一个理论工作占比大,一个实证工作较多;一个制图工作做了好多版,一个在现场“磨”了好多年。最后两相对比:都很“磨人”,但最终效果都不错。

微信图片_20210128173118.jpg

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实景图

  首先,北郊未来产业园是一个大型办公园区,各种建筑罗列其间,宛如“百花齐放”。为了适应园区内各异的建筑,设计采用了多种手法与产品选型,在较长的一段“纸上谈兵”的设计时段内,打磨出了比较适当的几十个节点方案和选型,最终理想地将各种灯具的光学效果与不同建筑的材质、颜色、节点融合为一体,达成了各具特色而又在总体层面和谐统一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10128173130.jpg

静安久光改造实景图

  静安久光改造项目是一个纯粹的建筑单体,两种新型外装材料的大面积使用给灯光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漫长的项目周期里,早先经过虚拟现实(VR)技术的论证和图面上的反复推敲,后边又不断结合现场光效进行验证,最终实现了多套灯具、多种配光完美叠加与融合状态下的完整的大型建筑外观夜景效果。

  再如,上海外滩(局部)景观照明。虽然以前也参与过多个上海外滩的照明改造项目,但2018年的项目却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建筑、审视照明史、也审视自己过去的经验,因此感触颇深。

上海外滩16&18号_Low_003.jpg

  ▲上海外滩16&18号

  另外,对于“创意”与“现实”两者间的平衡也有新的理解。珠海机场和水月金山项目,前者是大型公建的室内空间照明,另一个是小型文旅照明,相当于再造一个景点。在两者的前期规划中,都有非常妙的构想,但最终都“输”给了现实,因此多少有点遗憾。

水月金山3.jpg

▲水月金山文旅照明项目

  对行业发展的切身感受:

  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希望行业回归理性

  Q4:据了解,您是亲身见证了国内照明业的发展,对于行业的发展,有什么感受分享吗?

  | 赵沛:从事照明业近二十年,成长经历与行业勃兴相印证,的确可以说是一种亲身经历和见证。在我看来,国内照明业的发展一直在突飞猛进,然而近几年经过过度集中的爆发式增长后,略显极端和疲态,正进入到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因此当下,我最突出的感受是很多事物的发展不能过快,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

  Q5:对于2019年底中央出台的“整治景观亮化过度化”通知,您是如何看的?

  | 赵沛:任何过分、不正常的状况,相信大家都意识得到,所以有了这个通知。实际上,走向极端和混乱总归是不好的,所以中国人喜欢讲“中庸”;此外,景观照明、城市夜景等都是造景,既然是景,都需要尊重最基本的美学规律。因此早在2019年初,我和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光环境研究所所长许楠、北京远瞻照明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齐洪海、BPI照明设计公司执行董事李奇峰以及其他几位照明同仁就在厦门鼓浪屿联合发出了一个小倡议——“鼓浪屿倡议”,倡导大家关注光环境,坚持科学理性的设计方法,也希望行业能回归正常。我想其中的出发点和央视的通知是一致的。

微信图片_20201223090956.jpg

  Q6:随着行业发展与技术革新,国内照明设计都经过了哪些阶段?您认为与国外对比,目前国内的照明设计水平如何?未来会如何发展?

  | 赵沛:追溯现代意义上的灯光(照明)设计发展史,国内最早应是1989年启动的上海外滩建筑景观照明规划与设计,但更严格的专业意义上的照明设计在国内的广泛流行与发展只约二十年。以前也曾做过关于照明业从1.0到4.0阶段的小总结,大概有3~4个、最多5个阶段。

  在我看来,近年国内照明设计水平及能力提升迅速,与国外差距日渐缩小,甚至有超越。目前主要问题在于社会认知,好的设计与作品要脱颖而出,受到的限制比想象中要多。对于未来发展,照明设计从早期附属工程或灯具销售,轮回至今,恐怕又要与工程或产品营销一体化。今天的照明业,必须基于“以设计为内驱力的工程一体化”和“以设计为内驱力的产品开发”才有未来可言。

  1.0-4.0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生发期(1980s后期-1990s):

  最早期是以照明代理商、产品代理商及工程公司为主导。该阶段主要以产品销售为主,但照明设计并无太多专业技术的优势,只是以画效果图和配电为主,依附于名牌产品商和代理商生存。

  第二阶段:成长期(2000年前后):

  九十年代后期国家经济水平快速提升,以1997年迎接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及庆祝建国50周年等重大庆典活动的举行为契机,不少城市开展建筑景观照明(泛光照明)建设。专业的照明设计也随之开始成型,出现了第一批“照明设计师”,但室内外照明并未有明确划分,其中大多室内照明由电气工程师“代劳”。

  第三阶段:繁荣期(2005年-2015年):

  围绕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照明业迎来最好的发展阶段。在这期间,整个行业对项目定位和产品质量的要求都比较高,财政预算也相对充足。自己也曾经历过北京奥运会项目的招投标,包括后来的一些项目评奖,都有切身感受。

  同时,LED作为一种新型光源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以及诸多城市市政照明项目批量化和城市夜景规划项目的大量出现,也都催生着照明设计队伍的成熟、规范与专业化。

  第四阶段:泛滥期(2016年-2019年):

  以市政亮化作为主导的阶段。以杭州G20峰会为开端,包括青岛上合峰会、厦门金砖会议、武汉军运会等,整个大周期以各种国际性大型活动会议为主,直接导致了亮化泛滥化状况。

  这一阶段的落幕标志点应该是上海世博会。上海代表着国内户外景观亮化的开端,城市领导和管理层在理念上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领先优势;同时上海世博会的照明也做了一些不同以往或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城市夜空。另一个寓意告一段落的标志点就是2019年底中央下发管控“过度亮化”的文件通知。

  对夜间经济光环境营造的建议:

“光”在夜晚应同时满足功能诉求和美感诉求

  Q7:近年国家大力推动夜间经济,照明设计师在光环境的营造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 赵沛:“光”关乎着人的日常福祉,与人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我看来,“光”在夜晚应该要同时满足功能诉求和美感诉求,这是不应当被割裂的一个整体。做灯光设计首先要解决甲方和使用者的需求,不能完全主观化;第二要符合美学标准,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第三要尽量减少光污染与光干扰,不能单一考量,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Q8:在夜间经济中,如何做才能发挥“灯光”的作用,让其成为“夜游”中的主角?

  | 赵沛:在夜间经济相关的照明项目中,做好专业的“灯光”、美的“灯光”、适宜的“灯光”足矣,除非是打造一场灯光节或灯光秀,否则不用刻意追求引领经济繁荣之类的“灯光”。因为“夜游”的核心是让人游得欢畅,至于灯光是不是主角,无关宏旨,纯粹的灯光效果恐怕也拉不动夜经济。

水月金山1.jpg

水月金山2.jpg

▲水月金山文旅照明项目

  对照明行业未来的展望:

  莫因人微言轻就保持沉默

  未来应脚踏实地、做好自己

  Q9:据了解,您曾发起策划过光文化活动,请问初衷是什么?

  | 赵沛:除了刚提到的“鼓浪屿倡议”,在2020年7月还曾发起过一场以“莫隐微光”为主题的小型沙龙,希望在“后疫情时期”给大家提供一次身心放松和反思、总结、交流的机会。当时选址在莫干山一个设计型的酒店,略有隐居的感觉。事实上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一簇微光,但不能因人微言轻就保持沉默、无所作为。微光聚集多了也能变成浩瀚的星空、照亮现实世界。

  Q10:在您看来,未来照明行业会如何发展?

  | 赵沛: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新冠疫情发生以后,行业会如何发展,一切尽是未知。如果相信运势预测,那么借用历史老师的话来说:“土”运即将终结,房地产式微显而易见,未来的数十年将行“火”运,这个火代表什么?照明也属“火”,也许会一路“火”下去。从事本行业的我们还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比较可靠,由精专转而强大,次序不可以颠倒,谨防:做大做亡。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收藏
举报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